教育者是“编导”

时间:2022-07-22 09:09:10

教育者是“编导”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伴随求人们一生,却常常被误解为老调重弹和不实用,这实则是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真正为人们所理解而造成的。教育者集“编剧和导演”功能为一身,充分引导教育对象在场景中的自我教育,帮助教育对象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者 导演 编剧 场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伴随我们整个求学生涯,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接受着这门课程的洗礼,乃至于步入社会之后,我们仍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环绕我们生活周围。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让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教育者的“编导”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并不能自动的完全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过程中还需通过教育者的转化来呈现。教育者将抽象的社会要求具象化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并根据教育目的和对象实际,对教育内容做出安排,编制出的一整套运行方案。正是教育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轨道上运行,呈现出其应有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这种经由转化而呈现的功用势必包含在教育者功能的内涵里。

教育者不仅身具将社会要求具象化为教育内容的使命,还必须将社会要求的实质和精髓被教育对象有效吸收、内化并外化为自身行为习惯,后者才是教育者的真正使命,也是教育者的功能所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集医生、教练、导演的功能于一身”,不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是一个好的医生、教练、导演,更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编剧”。因为教育者必须编织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剧本”,让教育对象在身处其中不断的扮演社会所规定的角色,并且不断的超越角色,在超越中找寻自己真实存在的价值。“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具有“编导”功能,通过将社会要求编写成一部“剧本”,让教育对象“入戏”,经历“社会化”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教育者为“导演”,引导促进教育对象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便是在教育者“编导”的帮助下,使得教育对象完成自我实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育者“编导”功能的实践价值

在实践层面,教育者的“编导”功能多体现在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受到“教师中心论”和“灌输理论”的影响,在制定教案和教学计划时教育者往往会有一种惯性,那就是重知识内容的排兵布阵而不重视内容场景的创设,或者只是把场景创设当成是课堂导入的一种小技巧而浅尝辄止。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它有别于自然科学定理知识的传授,不是给予公式和定理,而是在传递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实际上是在传播一种抽象的东西。对于教育对象而言,抽象的东西最是难以理解,如果只是对描述这种东西的文字进行讲解,然后要求背诵记忆,那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索然无味,显得脱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太远而没什么说服力。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成一部剧本,让教育对象如演员一般进行演绎,而教育者则担当编剧和导演,这样一来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变得生动丰富的多了。

教育者不仅要像“编剧”一样,将内容的台词置于一定的场景之内;还要像“导演”一样,将教育对象引入场景中,并与之不断交换信息,共同修改“剧本”,使思想政治教育越发贴近教育对象实际,从而保障有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教育者“编导”功能的有效发挥

在艺术领域,编剧和导演对于艺术内容的呈现,都依赖于一定的“场景”。类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有相似的概念,指的是为教育者所控制和调节的情境。本文为了方便理解沿用“场景”一词。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教育内容,创造或者营造出的教育者可控的包含有这一教育内容的一幕幕“场景”,每一幕场景中的各种人物及道具的设置无一不体现这一教育内容。“场景”旨在使得置身其中的教育对象更深刻理解教育内容。

场景的运行简单来说就是某种情景再现,是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下的情景模拟。在这个情景模拟中,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按照“社会要求的剧本”扮演“角色”。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角色”实际上是教育对象所属群体为社会所规定的产物,是社会对于教育对象所属群体的一种普遍期望所构建的典型人物模型,也是国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期望内部民众达到的一般效果;其中的演员即教育对象则在这种扮演中接受社会要求的东西,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其中的教育者为“编导”所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以智慧为教育对象设定场景和台词,二是避免和纠正教育对象在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及实现自我时出现的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当还原书本知识为场景,通过“场景”的再现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发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让教育对象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自觉将其作为准则从事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思想方面,从事的是人体内部“顶层建筑”的构建工作,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不仅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还需要有极大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毕竟人的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要打破成规,就要勇敢地去探索,将思维着的东西变为现实场景加以研究,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教育者为“编导”力图攀登的那座高峰。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

[1]罗洪铁.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M].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9.

上一篇: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的体育游戏应用的分析 下一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