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障政策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2-07-22 07:27:11

我国养老保障政策实效性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和高龄化的社会形态,养老保障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的难度,提出了加强我国养老保障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障 政策 趋势 特点 难度 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逐年提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都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且重要的是老龄化和高龄化并存。从2008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8年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年均增加的0.075个百分点。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间,我国老年人年均增加0.139个百分点。老龄化的速度已经逐步影响各个领域的工作。

2.人口增长呈现两极化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人口的重视和承载程度远远没有计划经济时严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低龄低增长、高龄高增长的态势。人口增长数量的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人口发展的协调适应,造成了社会对人口需求的空缺。很多城市已经出现用工荒的局面,劳动力市场出现极度的不平衡。人口增长两极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

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难度

1.家庭式养老保障受到经济和人员的限制。家庭式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式养老也呈现出能力的明显不足。一对夫妻,普遍上要养四个老人,这么大的压力,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加之,生活与经济的压力,子女在供养老人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家庭式养老模式的瓦解,是我国养老体系受到重创的主要原因。家庭养老模式的紧张,使养老保障推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制度就必须兼顾这些新生因素。

2.养老金保障制度存在地域间的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东西部的明显差异。在养老紧保障上有明显的体现。例如,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上海的养老保障体系很全面,能够享受养老服务的多项政策,享受养老保障的人达313.28万,养老金的数额和发放时限都很规范。而西部地区的甘肃等地,养老金的额度有明显差距,仅是上海等地的20%,无法达到标准的水平。养老金是影响养老保障政策的硬性条件,没有养老金作为支撑,养老保障政策就没有意义。

3.老年服务保障范围有局限性。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保障的群体相对较少。在福利院、敬老院、荣军院等专业的养老机构里,可以充分体验到养老服务保障,但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采取的依然是家庭式养老模式。所以养老服务保障无法达到全面覆盖,这就使养老服务保障的范围出现明显的局限性,阻碍了社会各个阶层对养老服务保障的投入力度。

三、提高我国养老保障效果的建议

1.转变思想,强化政府对养老保障工作的管理和执行力度。养老保障工作的核心就是政府管理。各级政府必须摒弃落后的观念,把养老保障政策制定,当成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来执行。在思想上更新理念,在执行上严格谨慎,在处理特殊问题时,以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政策是所有活动的前提,养老保障政策必须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开放性,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选择和衡量的余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

2.加强对养老保障工作的资金支持。养老保障工作效果取决于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和应用。现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上比过去有了进步,但是,还没有达到养老保障资金的全覆盖管理。因此,政府在资金投入上,要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通过财政投入、社会注资、民间团体共同参与的形式,扩大资金筹措范围。使养老保障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任务,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3.采取制度与服务结合的办法,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养老保障政策的执行,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制度与服务相结合的办法,重视服务的积极作用。养老保障服务要符合老年人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职业特点、个性特点等要素。养老服务要走进社区、走进各种模式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对特殊的老年群体,要通过调查,建立专人负责的机制,保障老年人在生活、医疗方面得到良好的照顾。

总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剧了人口管理的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体系,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养老保障政策要贴近人民,以解决问题的具体化为基础性标准。养老政策要符合国家和地区实际,要体现公平性原则,以实现我国人口的平稳过渡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超.国外城镇养老保障现状的政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8)

[2]吴楠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12

[3]赵福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中的不公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6)

[4]石亭亭.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西安石油大学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接轨的研... 下一篇:探讨新时期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