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公开之我见

时间:2022-07-22 02:37:04

“三公”经费公开之我见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公经费”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为规范其管理和使用,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着严格的禁令、明确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大幕正式拉开,由于“三公经费”的公开细化程度不够,加上对数字“遮遮掩掩”,采用“精炼”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导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作为审计机关,却从来没有放松对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三公经费”审计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审计机关理应将“三公”经费列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做好“三公”经费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以进一步提高行政经费支出的透明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做好“三公”经费“真实性”审计

在审计中,将“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性作为监督的切入点。

一是关注“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决算及其公开情况。关注“三公”经费支出的预算编制标准和调整变动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经费支出有无预算、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细化,有超预算列支以及预算不合理、不具体的情况;经费支出的标准是否有依据,实际支出是否按照预算规定标准列支,有无随意提高标准或在标准下缩减既定活动谋取私利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已经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或决算,要关注其公开数字是否与实际支出情况一致,有无人为进行调整情况。

二是关注“三公”经费的反映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有无将“三公”经费通过人为分解列入项目经费,经费支出是否完整,有无将经费通过人为分解列入项目支出,有无在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加大支出预算等,以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

三是关注“其他收入”。一些单位的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暂没有纳入“三公经费”的支出控制范围,而这些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间,需要进行仔细核查。重点关注是否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相应会计科目中核算“三公经费”,有无将“三公经费”混入“专项支出”等其他科目进行核算。比如将“三公经费”开支发票转换成购买办公用品费、单位基础建设费等等。这种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般不易察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还原“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性。

四是转移到其他科目列支“掩人耳目”。由于目前还不存在和“三公经费”直接对应的科目,对于不设明细二级科目的部门和单位来说,“三公”经费更是一笔糊涂账,一切消费都隐藏在正常的行政费用支出中。为规避“三公经费”的开支数字过大,某些单位会将出国、出境费用变成外出考察交流的旅行社票据,将吃喝招待费在会议费中列支等等。比较常见的就是将应属于招待费支出科目的计入会议费,从凭证看计入支出科目为经费支出为会议费,但从后附明细单据看,大多为烟酒招待,审计人员若不审查明细单据就很容易让被审计单位蒙混过关。

做好“三公”经费“合法性”的审计

审计“三公”经费“合法性”,保证“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一是转移列支。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把本应在本单位账面支出的却间接转移到下属单位和二级机构,或将相关经费以拨出资金的形式先拨付到下属单位,再通过下属单位列支单位招待、职工出国等费用。对于那些有下属单位或二级机构的部门来说,转移“三公经费”支出更是“顺水推舟”,以逃避审计监督。

二是关注是否存在“小金库”。重点审查是否在账外列支“三公经费”。关注是否有将收取的房租费、管理费、国有资产变卖收益等非税收入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或者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在账外列支“三公经费”。“小金库”来源各异,形式多样,支出去向也往往与“三公”领域有关,在审计中发现部门有“三公”行为却没有“三公”经费的预算支出,很可能就是“小金库”列支或向下属单位转移、摊派支付,应亟待重视。

三是关注是否虚开发票掩盖“三公经费”虚列支出。高度关注公务用车中有无违规借用企业或其他单位车辆,尤其以本单位车改或“私车公用”为由列支经费补贴,以及在会议费中违规列支接待、餐饮和发放纪念品费用等以及有无列支不合法的出国、旅游等,以确保经费支出的合法性。

做好“三公”经费“绩效性”的审计

将“三公”经费支出的效益审计作为审计监督职能的本质回归。

一是审查支出是否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资源利用是否经济,有无损失浪费的问题。是否产生了应有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财政支出的合理性,财政支出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是否有利于履行政府职能,达到履职目标。如出国(境)费用方面,预定目的是否达到,相关报告和评估反映的结果是否确实。

三是审查是否超出相关标准、定额,与同期、同系统(行业)比较情况,保障公务需求情况。如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执行,单车油耗、修理费用节约超支情况,以及有无闲置浪费情况。有些单位是否将收取的房租费、二级单位缴纳的管理费、国有资产变卖收益或有意想隐瞒的一些收入未纳入单位财务账统一核算。

四是要加强绩效审计的“挤出效应”,突出制度完善和改革创新,提升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层次,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查出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把查问题、提建议、抓整改与完善制度相结合,强化管理、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作者单位:南丰县审计局)

上一篇:坚持五个到位推进廉能管理 下一篇:浅谈慈善资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