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

时间:2022-07-21 10:19:17

谈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线数学教师也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但在实践中,教师对情感目标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仅可能直接影响情感教学的实施,并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关注情感的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具有共性的问题。

一、你是否会和学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的教育中,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如为了让学生记忆更多的材料和掌握更多的技能,教师会出言不逊,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会给学生对于终身幸福的追求和自尊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当我们对于学生的关爱直接和分数挂钩时,这部分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爱,他们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直接影响了自尊的发展。

自尊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健康的自尊感与学生身上许多促进成功和幸福的心理品质有直接的联系,如理性、现实感、直觉、创造性、独立性、灵活性、应变力、知错就该、善良、合作精神等。如果缺乏自尊感,我们就会变得缺乏理性、无视现实、固执、害怕新生与陌生的事物、不当地顺从、叛逆或防备、盲从或武断、害怕或敌视他人等。“研究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自尊。

二、你是否会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从认知角度考虑,关注如何把数学公式、概念和定理讲清楚,只注意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计算演示中的正确性,而很少想到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探究性学习已为中小学教师所熟悉,但是在问卷调查中,中学数学教师认为“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还很困难。由于教学方式可分为“接受式”和“活动式”两种,因此,并非只有通过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式的教学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乐于接受?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容易被忽略,而且难以做到。

三、你是否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精神的理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文化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而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很重要,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又认为“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体会、理解和创造数学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

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当学生们欣赏了数学的美,就会产生情感、热爱数学;当他们了解了数学创新的历史,就会产生激情、钻研数学;当他们知道了数学的价值,就会获得动力、学好数学。而且,数学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趣,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蕴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种理性的精神,体会数学文化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促进和贡献,使得我们的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一种精神,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不到数学的知识,但是这种精神将伴随他,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或许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但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可使每一个人身上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并作为个人的文化底蕴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伴随他的一生,使他学会更加理性地去思考。

上一篇:Properties of the Extended Whittaker Functi... 下一篇:浅谈体育课程教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