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

时间:2022-07-21 07:39:46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

摘?要: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开展多主体、多层次、跨学科的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关键词: 协同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20—04

一、 协同创新理论及其内涵???? 如何理解“协同”?《辞海》对“协同”的解释是:一是指谐调一致,和合共同;二是指团结统一;三是指协助、会同;四是指互相配合。管理学上的“协同学理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协同创新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其特点在于,创新主体有创新的能力、统一的目标或意愿、政策资金的支持、便于沟通的机制、信息共享的平台、收益的预期或考虑等。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过程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属性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和科技创新实体间彼此封闭性的重要手段,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可见,在产学研合作中,其创新的主体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如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政府之间,在这些要素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知识增值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创新活动,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地方高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通过合理配置产学研各方的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地方高校在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合作主体的选择存在误区。地方高校在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少与大企业进行合作,出于对自身科研实力的担忧,认为其难以满足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而大企业在选择合作方时,对地方高校究竟有什么样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不是很清楚,受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会优先和国家重点高校进行合作,而其选择的国家重点高校可能在某一方面并不具备研究的优势与特色,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如安徽省徽州地区有徽派古建筑群落保护与利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的需求,与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合作,不如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进行合作更为理想。另外,多方合作主体进行联合攻关的少,单方合作的多,更常见的是企业有技术需求,地方高校有研究成果,然后对接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但缺少多所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攻关。???? 2. 合作模式的选择存在偏差。当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5种,即政府推动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联建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难以简单地排出优劣秩序参见: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2010。。但是,现实中合作方并没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合作模式,或并没有根据合作进展的推进调整更为合适的合作模式,往往是以某一种合作模式为主,一旦采取了某一个合作模式后,受单位成本、协同效应、学习效应、预期效应、交易成本和行为者的主观决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合作主体在选择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时会选择同一合作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实际上,在同一省份当中存在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不同地区拥有的科技资源、教育资源、生态资源是不一样的,其所承担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分,不同主体功能区选取同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显然没有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的效能。???? 3. 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当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宏观层面的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也很少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多层次、多高校之间的联合攻关也比较少。尽管国家已经颁布实施“2011计划”,但是地方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也很少听闻有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专门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创新研究机制等均有待建立。另外,地方高校更多的是在利用其自身科研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出于风险、利润等因素的考虑,更多的是与已有相关技术成果的地方高校进行合作,很少在有技术需求后,协调地方高校开展联合攻关。???? 4. 地方政府倾向于从供给角度发挥作用。在产学研合作主体中,地方政府也是不容忽视的主体,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倾向于从供给角度发挥作用,包括政策供给、举办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科技交流与洽谈活动、收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高校的技术供给,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信息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地方政府熟悉的领域,实施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其边际效益却在不断下降。对于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地方高校的技术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宜性科技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少,而这些问题恰是当前产学研合作阶段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

上一篇:香港教育学院实习视导制度及启示 下一篇:高职公共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