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性新闻的采写方式

时间:2022-07-21 06:04:27

工作性新闻的采写方式

工作性新闻,主要是非事件性新闻,是采写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等方面内容的新闻。它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它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证面,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笔者结合采写实践,从两个层面谈谈工作性新闻采写的体会。

工作性新闻的采访

采访工作性新闻有个认识过程,就是“感觉理解再感觉写作”的过程。一个记者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对感觉的理解水平以及再感觉的功夫。而“感觉理解再感觉”都是通过采访来完成的。因此采访是关键。而目前,一些记者缺少采访的功夫,在采访时,充当记录员的角色,只有感觉到的材料,缺少理解和再感觉,没有将感觉到的素材进行升华和提炼。采访的材料仅是表象的东西,往往材料一大堆,却无法动笔,或一动笔就抓不到主题。即使写出来新闻,也是程式化的,工作性太强。

笔者的做法是把采访大约分为三个时段进行:

第一时段是采访自己所需要的基本素材,也就是对采访有一个初步概略的感觉,就是感觉的过程。

第二时段是理解、消化感觉的材料。就是在第一时段采访过程中,边采访边思考,对感觉的概念材料进行理解,从中发现所要采写的新闻主题。

第三时段是再感觉过程。这个时段是最重要的,有了新闻主题,但是如何反映新闻主题,从什么方面来反映新闻主题,能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奋点在什么地方等等,就要通过再感觉。再感觉的过程就是我们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形成互动采访的过程。

互动采访是采访的关键,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刺激采访对象,让他也随记者兴奋而兴奋,否则是无法形成互动采访的。记者的提问应是从感觉和理解中形成的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问题,并按照提问的问题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由观点发展到可以印证观点的新闻事实,最终形成记者所需要的全部新闻材料。一旦在互动采访中出现问题无法深入,记者就要及时修正调整采访思路。寻找新的火花,进行采访。

工作性新闻的写作方法

1.借题发挥。就是把新闻事实做标题,导语就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事实是该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报道的内容又不仅限于此。借此发挥,将此事放入一个广泛的、纵横交错的背景下展示,是一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在这里,“点”是新闻事实,“面”是新闻背景,是“点”上事实产生的土壤。但是,报道中,新闻背景成了重点展示的对象。

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它很好地处理了个别事实与全部此类事实的关系,满足了新闻的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双重真实。而这一点,对于以展示面上情况为主的综合性报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报道面上的情况,如果只有面上的概括性材料,就会给人模糊空洞之感,难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只有点上的具体材料,才能给人以确凿之感。所以,综合性报道特别强调要做到“点”与“面”的结合,以“点”证“面”。

实例:我市在外能人纷纷回乡办实业

本报讯 早春二月,包场镇金永成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据介绍,该公司由包场能人张永军投资1000万元新建。1991年,张永军在深圳创办金永成电器制品公司,从事电机配件、碳刷等制造,在广东享有很高声誉。家乡诚挚的服务使他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放到了包场。近年来像张永军这样反哺家乡的海门能人还有很多,最近在项目年建设的推动下,又有一批在外能人纷纷回家乡投资兴办实业。

上世纪80年代,我市一大批有头脑、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离开家乡走南闯北,有的走出了国门,在外掘得第一桶金。目前,我市各乡镇都有大量能人回乡投资……

2.由头切入。工作性新闻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时效性远不及事件性新闻强。因此,从写作技巧上来看,就要找一个新闻由头来解决报道的时间问题。这个新闻由头,就横向式综合报道来说,往往就是报道中“面”上诸多同类材料中的一个。从材料的性质来说,它并不比其他材料更典型,它的优势仅仅在于它是同类事实中“最近发生的”一个,满足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这个“事实”在报道中只起一个引导作用,故通常写在导语里。在全文中,它有可能不再被提及。比起前一种写法来,这种写法要容易把握些。从材料的采集来看,作者往往是积累了一个时期的同类题材,可能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当然就是时间由头了。只要留意最近是否发生了同类的事实,就可以得到由头,从而引出事实。

实例:南通特钢成功研发加氢裂化炉管

本报讯 4月18日,中石化、国家钢铁研究总院、洛阳设计院等专家汇聚海门,对南通特钢有限公司研发并首次用于中石化镇海炼化设备核心技术――加氢裂化炉管国产化项目进行出厂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各种技术性能完全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它的国产化运用,标志着我国炼油设备制造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直面展示。就是直接展示面上的材料。这类报道所综合的面一般都相当广,涉及的材料范围大, “面”是由许多一般事实构成的,是一种宏观式、见闻式的报道。其主要特点有:以面上的情况为新闻事实;面上的情况是由许多事实、多方面的事实组成的。这些事实随处可见。这种重头稿件以见闻式为多。

实例:麒麟腾笼筑巢“迎娶”上海外迁企业

镜头1:

8月9日,新常久公路麒麟段北侧,占地80多亩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工厂正在紧张施工。它便是从上海引进的海门市麒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82亩,一期工程今年底前竣工,产品销往国外。该公司年销售可超1.5亿元。

镜头2:

同日,在原麒麟轧花厂闲置的60亩土地上,一群建筑工人正在紧张地拆除和整理旧厂房。这里正在建设总投资超过800万美元的威璐仕(南通)机械有限公司……

4.从概到分。其写法是导语往往先对报道内容做一总的概括,主体部分再逐个展示各方面的内容。这类报道一般来说都是海门市某个阶段成果的综合,所以其“点”上的材料往往就是综合内容的几个方面,也大都是一些概括性的事实、数据。换句话说,在这种既要综合又要分叙的报道中,是难以容下过于具体的材料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内容概括,信息量大。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过多的概括与抽象的材料,使报道在可读性上大受影响。如果照顾到这一点,报道中要增加具体材料,力求表现力强。

实例:第十一届金花节经贸项目超历届

本报讯 第十一届金花节暨叠石桥国际家纺博览会硕果累累。据昨日金花办统计,本次金花节签约经贸项目174个,总投资12.5268亿美元,是历届金花节中签约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届。

(作者单位:海门日报社)

上一篇:我国报纸网站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学术期刊编辑的新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