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的新闻意识

时间:2022-10-03 03:29:50

学术期刊编辑的新闻意识

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所做出的职业性反映,是新闻感觉和思维、观念等各种新闻心理过程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业务素质。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创新成果的载体,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普遍认为新闻意识对学术期刊编辑不重要。但面对市场竞争,从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行传播等各个环节去审视,要从众多的学术文章中优选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文化积累性”较好的论文,并有效地实现知识传播功能,学术期刊编辑的新闻意识极为重要。

河南大学的王振铎教授在《亚洲风物》1995年第1期发表的《简谈编辑学三条原理》,提出编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和讯息传播原理。之后在与赵运通合著的《编辑学原理论》中,对这三条原理又作了更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一切编辑活动大体上都是以这三条原理为基础的。这三条原理可以说概括了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①文化缔构原理涵盖编辑活动的性质、任务、目的和方法,总体指导编辑活动的实践,是最基本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和讯息传播原理是编辑活动运作规律的概括,是实现缔构社会文化目的的方法原则。笔者通过解读王振铎教授的编辑学三原理,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要完成的任务和工作目标出发,探讨学术期刊编辑新闻意识的必要性。

编辑的新闻意识对学术期刊的策划和选题组稿大有裨益

符号建模原理是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编辑活动得出的结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编辑活动主要是应用种种符号来建造各种文体模式与媒体模式的活动。出版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出版业信息传播的需要,使得期刊特色构建成为现代期刊世界性的竞争趋势,也迫使学术期刊编辑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媒体模式的建造上。一个学术期刊,只有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速度与精度、时间与空间等各个方面展示出独立的特色,才有可能在我国数千种学术期刊中脱颖而出,这需要在期刊策划上下工夫。学术期刊策划离不开对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也和普通期刊一样离不开对市场、稿源和读者需求的了解。然而要做到以上的“了解”,新闻意识和信息意识是必备的先决条件。

文化缔构原理是从社会精神文化的构成方面研究编辑活动而得出的一个规律性的结论。编辑工作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缔构活动,在整个社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枢纽作用。具体讲,编辑活动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起着引导、设计和组织等开发性的作用。这里的“引导、设计和组织”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便是选题策划。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才能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洞悉当前热点问题、新型课题和科技动态,发现新的学科闪光点,保证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独具特色和内容新颖,进而组织到有前瞻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闻意识的价值也体现在编辑对新的研究领域的引导作用

学术期刊的出版传播,不仅在展示已经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向社会和科学研究人员介绍或提示着没有解决的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学科信息。学术期刊的栏目和选题策划,既是为了期刊特色的塑造,也是对热点问题、新的研究领域的引导。编辑在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上对学科研究领域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研究的方向和热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素材的获取和积累上就需要编辑的新闻嗅觉和信息意识。有了对新闻信息尤其是科技新闻信息的捕捉欲望,学术期刊编辑就有可能随时随地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地抓住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向。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笔者认为,编辑的工作重心和难点就是“如何将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需求有机地结合”,也就是如何参与文化缔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编辑需要捕获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动向,并以此规划选题并推介给读者,即引导读者的阅读趋向;另一方面是编辑去捕获学科发展信息和读者的需求信息,并以此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创作,即引导科研和培养作者。这里用“捕获”一词,就足以体现学术期刊编辑新闻意识的意义。

讯息传播原理是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编辑活动得出的结论。传播什么讯息?怎样传播讯息?如何才能让人接受这些讯息?这一系列问题都有赖编辑去解决。

首先是采集信息,并把信息加工转变成为讯息。讯息是经过选择和整理,形成具有特定文体模式的信息。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有获取学术信息的迫切愿望,和新闻记者一样要加强新闻意识,把准确感知和使用信息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有效完成讯息传播活动的信息采集任务。同时,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的科研成果需要编辑敏锐的新闻嗅觉,才能缩短新知识和新成果的获取途径和时间。

其次是对讯息成品进行选择和组合。河南大学的张如法教授在其专著《编辑的选择与组构》中,也把“选择”提到了相当的理论层面,更凸显出选择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而言,组稿和审稿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工作成效都是“选择”的结果。而“选择”的成效也是离不开编辑的新闻意识的。具体讲,只有编辑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热点、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并依此主动约稿,或从众多的投稿中挑选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文化积累性”较好的论文。同样,编辑具备敏锐的新闻意识,就能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向,掌握相关学科的专家信息资源,才能为待审论文选定最佳的审稿专家,也才有可能真正优选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对论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修改意见。

学术期刊知识传播工作需要编辑的新闻意识

编辑活动产生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讯息传播是编辑活动价值的直接实现,这是讯息传播编辑观揭示的道理。传播的目的、效果和方式是编辑活动的多方面追求。编辑活动遵循着讯息传播原理运行,便形成这样一条规律,即采集有关讯息,选其所需要者,加以整理并且编为特定的符号模式,构成完整的传播媒体,借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承载科研成果的科技论文,若不公开发表则必然自然消亡,公开发表却不能有效传播则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必然会顺应需求发生改变。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像新闻记者那样,具备较强的新闻意识和信息意识,才能及时了解出版市场,正确理解读者需求、有效掌握读者资源。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好学术期刊知识传播的速度问题、广度问题和深度问题,最终实现讯息传播的活动价值,实现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本文为陕西理工学院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LG0836;SLG0713)】

注释:

①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

②靖鸣:《新闻意识及其对新闻实践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4年第6期

③魏强:《高校学报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工作性新闻的采写方式 下一篇:写好社会新闻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