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病多快好省

时间:2022-07-21 05:25:40

怎样看病多快好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投入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也免不了生病。说起看病,很多人都觉得看病难、看病贵。其实,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不会看病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大原因。

怎样选择医院和医生

看病一定要找大医院,找资深专家吗?这样做就一定能享受到更好的治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才有助于提高看病效率,有助于消病解痛。

事件一:早上七点钟,刘女士风风火火地赶到一家三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要知道刘女士可是凌晨四点钟就从家里出发了,为的就是能早点挂到专家号,没想到还有比她来得更早的人。等了很久,好不容易挂上号,可轮到刘女士看病时已经是下午两点。

忙了一上午的专家没有看刘女士的病历,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刘女士哪儿不舒服,持续了多长时间,两分钟就把药单开好了。这让刘女士大失所望。她说,我本以为享受的待遇不是两句话就完事的,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就是两分钟就开好的药单,太不值了!

事件二: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汪女士不久前患了乳腺癌,去哪家医院治疗颇让她和丈夫动了一番脑筋。经过对几家医院的反复比较,她决定到某医院的肿瘤科住院。

因为在了解中得知,该科医疗收费合理,手术质量好,并且医生护士均不接受红包。

住院后,她并不急于手术,也不为医院设立的专家介绍栏所动心,而是巧妙地通过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了解医生的医术医德情况。每位手术后的病人都要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的底细护士是最清楚不过的,谁的活儿干得漂亮,谁的医疗事故多等等。

让汪女士意外的是,深得护士赞许的不一定是名气大、职称高、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老教授,而往往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的年轻医生。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位口碑最好的四十岁的医生,这次手术非常成功,汪女士不久就病愈出院了。

这两个例子真是鲜明的对比,站上几个钟头挂上的专家号,如获珍宝,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专家,还没有看清专家长什么样,专家的诊断结果就出来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呀!而聪明的汪女士不为医院的名气、专家的资格所动,通过多方打听、比较,选定了一个不错的医生,使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大的医院,常常人满为患,而很多病人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又都爱找专家,从而造成了专家号难挂,专家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听取病人的诉说,看病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如今看病一定要“院比三家”,选到适合自己的医院、适合自己的医生,才是最好的。那么对于病人来说该怎样看病,这其中也有不少道道。

一、看病不一定要找专家

实际上,一般普通的病症不一定非要找专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就完全可以胜任。特别是初诊,一般都要做常规的检查,找什么级别的医生这些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挂个专家号。

二、看病一定要“院比三家”

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同样看病也要学会“院比三家”。有的病人一到医院检查,医院就下达了癌症、肿瘤的诊断结果,把病人吓得半死,治疗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换家医院一检查,结果不是癌症,你瞧!这不仅瞎耽误工夫,也让病人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在一家医院确诊病情后,不要急于治疗,应该换家医院再做一次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确诊后,就要确定治疗方案。此时,可以问问其他医生这样的治疗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再考虑是否进一步接受治疗。对于常见的、简单的疾病,要是风险小,不一定非要到大医院治疗,在小一点的医院治疗,效果差别不大,而且费用会低得多。

三、不要被广告忽悠

有些医院大做广告,夸大事实,让许多病人上当受骗。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张先生就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张先生原来只是患有普通的“珍珠样丘疹”,却被一家医院的广告所忽悠,被误诊为“尖锐湿疣”,花费了上万元,可症状依然存在。其实,“珍珠样丘疹”这种病没有传染性,也不是性病,对人体没有危害,外用洗药就可以治愈的。

经过调查发现,张先生就诊的这家医院根本不具有性病医疗许可证,广告中宣传的所谓的“性病门诊”、“性病中心”是被私人承包的,他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在前来就诊病人的化验单上“下工夫”,把就诊者诊断为性病患者,最常见的是化验单上显示“支原体阳性”或“衣原体阳性”。

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常常被这些字眼吓倒。实际上,仅一个“支原体阳性”和“衣原体阳性”指标不能说明就患有性病。还有些黑诊所吓唬病人,说性病毒素已到了前列腺里面,其实,性病是不容易感染到前列腺的,即使感染了,治愈也是比较容易的。

四、不要冲着名气就医

有些病人和家属一到医院,就开始变得茫然无措,因为他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应该找哪个医生诊治,有些病人只是片面地听取其他人的介绍,不考虑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属于这位医生的治疗范围,就冲着这个医生的名气去就医,这样收到的治疗效果可想而知了。

五、年龄大的、年资高的未必就好

大多数人在看病时,通常更愿意找年龄大的、年资高些的医生,尤其是看中医,对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缺乏必要的信任,所以在医院里一般都是老医生非常受欢迎。

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叙述他的就医经历:他曾经找一位老专家给五岁的女儿看病,光挂号费就花了六十元,而老专家开的药跟普通医生开的药没两样。让他最不能忍受的是,退烧药按说明书上的以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量时,老专家居然计算错误,这让朋友感到老专家“有点玄”。

往往年资越高,经验越丰富,医疗水平越高,这是一般规律。但医院也有一些年资虽高、年龄虽大,但医疗水平却一般的医生,而年轻医生也有不少技术高超者。所以,在选择医生时不能简单地、过于片面地认为看病就一定得找老医生。

六、选医生要多听

现在大医院的专科越分越细,再好的医生往往也只是对某一些种类的疾病有较高的治疗水平,而在其他疾病上并不突出,该选择哪个医生呢,病人心里没有底。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通过医院的询医台,病人说清病状后,询医台的工作人员会告诉病人这种疾病该找哪位医生最合适,或者是通过医院专家栏目的介绍和医院网上资料的介绍来判断、选择。

2.对于疑难、重大疾病,选医生当然先要选口碑好的,这时可以让朋友推荐或让病友介绍,也可以像本文中的汪女士一样,从护士那里打听到准确的信息。有条件的病人,也可以先上网查查看,如今信息发达,很多问题在网络上能有不少好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可以首先看医师的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的职称分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来说职称越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越高。

七、切勿随意更换医院、医生

生了病,病人和家属心里肯定着急,刚住进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再一听别人说哪个医院条件是如何的好或哪个医生技术是如何的高,马上又要求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医生再看,这样做未必稳妥。

因为很多疾病,只要不是外伤,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明明白白诊断出来的。初诊的病人,大多是症状在这儿,病因却在那儿。一个医生刚看出点头绪,立马又换另外一个,又要重头来过,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耽误了治病时机。

要知道医生在给病人排除其他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寻找病源。因此,请不要轻易放弃选择的医院、医生,因为医生的确搞不清病人的病因,他也会建议病人另选他人的。不过诊断明确后,多找几家医院了解一下治疗方案,以便进行选择,又是另一回事。

八、孩子看病一定要去儿科

有一位家长,儿子最近发烧、咳嗽了,由于工作繁忙,就带着孩子看了急诊,用了两天药,孩子高烧不退,饭也吃不下了。这位家长只好再次带孩子去看急诊,用药之后仍不见好转,孩子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假带着孩子去看儿科门诊,儿科医生诊断为感冒引起肺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看看,这多危险呀!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就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儿童的问题一定要看儿科门诊。如果病情比较急,可以先看急诊;如果症状不能控制,就要马上去看儿科门诊。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快,而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多是培训医生的基地,有的科室设置并不齐全,医生是“全科医生”,相对没有儿科专科门诊的医生专业、有经验。

看病也要细算账

一天,柳女士的牙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刚开始没太在意,认为“忍忍”就好了,然而过了两天,牙痛不仅没有好的迹象,而且变本加厉了。于是,柳女士来到一家很上档次的医院求诊。

为放心起见,柳女士特意挂了个专家门诊。排了近半个小时的队伍,一位戴着花镜的专家“接见”了柳女士。专家听了她的诉说,又拿着手电筒照了照说,牙龈上火了,需要消炎。随后大笔一挥开了两个处方的药,一个是中药,一个是西药。

柳女士拿着处方单来到一楼划价,竟然高达一百多元。柳女士被这高额的药费着实吓了一跳,愤然把处方单撕碎了。走出医院,来到紧邻的一家平价药房,向营业员说明情况,买了几元钱的消炎片,回家按照说明书服了两天,竟奇迹般地好了。

那一刻,柳女士像捡了很大便宜似的,为自己的“精明”窃喜不已。没有迷信专家,向医院说了一次“不”,居然省了百分之九十的费用!柳女士为此很是得意。

老话讲,看病的钱不能省。咱老百姓辛辛苦苦赚的钱,就是为了以防不测风云、生病保命用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能省的为啥不省呢?不总说看病贵吗?其实,这里面也有你不会看病的因素在里面,记住,看病也要细算账,下面就教你几个小诀窍:

一、挂号

省钱诀窍1:普通疾病别挂专家号

现在,各大医院都在盛行看病点医生、专家号,很多病人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但专家门诊挂号费远远高于普通门诊,无形之中就加大了病人的看病开支。因此,建议大家如果是一些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是大可不必挂专家号的,这不仅是一种浪费,也对及时治疗疾病是非常不利的。

省钱诀窍2:先挂普通号再换专家号

第一次去医院看病,最好就挂个普通号,因为治病的基本程序都要先经过一个基本的检查,包括对病史、病情的了解,进行物理或者生化的检验,所有的结果出来后,才能对病人进行治疗。

而这一步工作,临床医生都能够胜任,所以就没有必要第一次来就挂专家号了,等到所有的检查资料都备齐全后,再去找专家。这样也能节省相当一部分的挂号费用。

二、检查

省钱诀窍:不迷信高档检查

有些病人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情,就诊时往往对凭听诊器、心电图、B超等简单的医疗检查作出的结论持怀疑态度,甚至主动提出做昂贵的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等高档的医疗检查。其实,做什么检查也要因病而异,不要一味地选择做昂贵的检查。

也有些病人不相信小医院的医疗水平,喜欢到大医院去做检查,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许多病症的诊疗在一般医院就可以完成,尤其是检查这一块儿,到哪里检查没有多大的区别。

三、就诊

省钱诀窍1:多和医生沟通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好,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就不要顾忌面子,应该直接把这些想法告诉医生,请医生为你帮忙想办法,节省开支。这样医生就会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理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省钱诀窍2:善于听取医生的不同意见

医生间的临床经验不一样,专科知识、诊疗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是不同的,所以必要时要多咨询几个医生,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其共同点。

特别是有的医生要求做特殊的辅助检查时,或贵重检查时,或开贵重药物时,或较多药物时更应该多留心,因为有些医院有特殊检查、贵重检查开单提成,医生开药拿回扣的现象。

省钱诀窍3:简化就诊程序

如病情比较明确需要住院或决定准备住院的病人,可直接到相应诊室找医生开住院证,无须再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因为住院后为了医疗文书的完整性还要重新检查。

如一些能在门诊做的小手术,挂号后可直接到手术室预约,不必做过多的检查,但切除出的病灶部分送病理检查还是必要的。又如急诊病人应尽可能看急诊,这样医生看病快、针对性强、检查快、出结果快,处置治疗当然也快了。

四、用药

省钱诀窍1:去药店买药

在医院拿处方,到药店买药是最划算的。现在不少大的药店,质量信得过,价格比起医院便宜很多。因此,对于一般病症的药,病人完全可以要求医生只开处方,然后拿单子到平价药店去买。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惑,拿着医院的处方单去药店买药时,药店经常说没有此药销售。现在,这种情况你大可不必担心了,因为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新规,要求医生在为病人开处方时,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通用名就是药品的主要成分。药品的“商标名称”即使再多,只要“通用名”相同,其实质就是差不多的。

省钱诀窍2:不要拒绝中医治疗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治疗效果比西药要慢,其实,并非如此,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还要比西药小。除了药物,中医的刮痧、针灸、拔罐等方法花费少,效果也不错,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治疗也是值得考虑的。

省钱诀窍3:别把贵药当好药

很多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只要是贵的药就是好药。那么,什么才是好药呢?首先应该是确实有疗效;其次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要小;最后相对价格低廉且便于使用。

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药物时,把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是完全错误的。病人和家属千万不要在这上面花冤枉钱。

五、住院

省钱诀窍1:根据病情选医院

病人应该学点医学常识,对自己的病情大概有所了解。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不一定非得挤大医院,只要找个技术力量比较过硬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了,而且能省不少的钱呢!比如到大医院做一个阑尾手术,花费要在好几千元,而在地方医院做同类手术,只需要一千多元钱。

省钱诀窍2:做完手术尽量不要久住院

一般的小手术,需要住几天院就可以了,比如剖宫产手术,一般住一个星期就行了,即使是大手术,一旦度过手术危险期或拆了线,就没有必要住到痊愈,也可先回家休养,这样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开支。另外,做完手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住重症监护室,因为这样的费用比普通病房要高上几倍。

参保人员、异地求医者如何看病更省钱

看病难、看病医药费高处不胜寒、异地看病难上加难,已经是大家的共识。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之后,就医看病有了保证,但是如何既能看好病又能省钱依然是每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给这两类人群支上几招。

一、参保人员看病省钱诀窍

省钱诀窍1:多选用基本药

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报销的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药品”。目前的药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基础药物目录里有的常用首选药物,还有一类是新药,价格较贵。用药最好是先用基础药物,如果效果不理想,再换新药,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支出。

省钱诀窍2:注意诊疗项目

诊疗项目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按规定,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才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肥、整容、矫形、特护等非临床必需、疗效不确定、价格昂贵的诊疗项目,是不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参保者需要自己掏腰包。此外,CT透视、核磁共振等一些易滥用又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基本医疗保险虽然支付一定的费用,但选择时也应慎重。

省钱诀窍3:经济适用医保

对于患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的人来说,可能仍感到“吃药钱不够”。如何利用现行医保规定,少花钱看好病呢?

1.对于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来说,在年初的时候用卡里的钱到指定药房去买药,这样就省去了不少挂号费、诊疗费。而且买药的数量也不受限制,还可以买一些常备药品,如感冒药,这样就可以省下一笔钱。

2.如果到了需要病人负担一部分费用的阶段,病人可以到大医院开药,到一般医院取药,这样病人需要付的费用比例就降低了。因为一般在三级大医院花共负段的医药费时,本人要付百分之二十的现金;在一级地段医院只需付百分之十。

3.如果偶然得大病,花了很多钱,已经进入共负段了,但平时身体健康,估计第二年不会得大病,也应该在年底前准备足常用的康复药品。此时只需付百分之十的药费(地段医院内),为第二年省去大量钱。

4.重大检查去大医院。磁成像、胃肠镜等内窥镜检查、CT、各种血管造影和胃肠造影等检查最好去大医院。因为目前国家对这些检查及门诊小手术的收费有统一的标准。在大医院接受检查质量肯定会高,但费用不会高,因此重大检查去大医院是值得的。

二、异地看病省钱诀窍

省钱诀窍1:切勿上当

目前,有些江湖郎中利欲熏心,利用人们求医心切的心理,吹嘘自己可以治疗疑难杂症,永不复发,有些病人和家属因为病急乱投医,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治疗,结果人财两空。

省钱诀窍2:病历切莫常换

有些人看病不喜欢带病历,特别是外地求医者,更觉得带病历费事,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老病历上往往记载着病人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这些资料是给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些资料,许多检查就要从头再来,这样就会加大看病的开支。

省钱诀窍3:装穷也是好办法

有些医生有“看菜下碟”的毛病,看到有些病人和家属穿着很时尚,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有钱,就给开名贵的药。那么,该如何装穷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衣着应朴素,别露富,这样或许会节省出不少的医药费。

省钱诀窍4:异地巧取款

出远门身上最好少带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可以有效地防盗。为了避免交纳更多的异地取款手续费用,就要靠巧用银行卡来省钱。在赶往外地就医前,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办理一张最能省手续费的银行卡也是很重要的。

省钱诀窍5:利用医院设备解决伙食

很多大型的医院,在护士站都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提供了微波炉,这样方便了大家加热饭菜。很多病人家属为了节省伙食费,都会利用医院的这种人性化服务配备的设备,改变了以前很多家属用塑料袋把饭菜装好放进装满开水的饭盒中,或者是直接把饭菜放在开水房保温的方式。

省钱诀窍6:节省住宿费

虽然医院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家属陪床,但是对于一些比如血液病等容易感染的病房,医生一般都建议家属最好不要陪床,担心交叉感染。因此对于无法陪床的家属而言,在附近寻找到一家便宜的旅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对于可以陪住的家属来说,短期陪住尽量与医院商量陪床,虽然条件要艰苦一些,但是每月住宿费用可以节省一部分;对于时间比较长的病人家属而言,通常就选择医院周边的小招待所;而需要一至两个月以上陪护的家属,与其他病友家属合租房子就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既可以省钱,身边又可以有人说话。

说了这么多看病省钱的办法,最重要的就是“有啥别有病”。当然,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得病的道理。有病就一定早治,无病早防,有些病人总要等到病情严重了、恶化了才想到医院,这样既受疾病的折磨又增加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治难度,也会增加更多的费用,所以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别让医院忽悠着收费

对任何人来讲,生病都是一生中难以避免的坎儿,因而医院也就成了人们不得不光顾的地方。然而令许多人气愤而无奈的是,近年来收费单上的大额数字常常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恐惧。下面的两个例子,也许你还记忆犹新。

案例一:中国最昂贵的死亡

一位老人在哈尔滨某医院住院六十七天,住院费用一百三十九点七万元,平均每天两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掏腰包买了四百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五百五十万元。

家属在核对账单时发现。这位古稀老人在医院缴纳的收费账单显示,他最多一天输血九十四次、还有一天注射盐水一百零六瓶。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输一次血的最小单位是一百毫升,输血九十四次也就输进九千四百毫升血液,一个成人的全身血液总量大概在四千五百毫升,九个四百毫升血液就相当于一天给老人全身置换血液两次多。

案例二:病故后的收费单

一位老人因心脏衰竭在深圳某医院住院一百一十九天后病故,医疗费用九十二万多元。再加上医院推荐家属自费购买的药品费用,病人住院一百一十九天的费用高达一百二十多万元。

家属在核对账单时发现,某一天账单曾经显示过二十六次抽血记录,账单上也有一天抢救六十次,五十九次成功的记录,而家属翻看当时的处方,只有十七次。而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在死者已经进了殡仪馆以后,医院方仍然打出了十五页的费用账单。

虽然“天价收费单”事件已经过去几年了,我国政府对乱收费现象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是乱收费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有些医院开始变换花样以掩人耳目,从而达到高收费的目的。那么,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为不合理的收费买单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识破骗局,别被医院忽悠了。

一、巧立名目

比如:按照规定,手术过程中,只有安装或植入留置在人体内的心脏瓣膜等材料可另计费,除此之外,不得向病人收取仪器使用费、一次性卫生材料费等。而有些医院却违反国家规定,巧立名目,向病人收取不该收的费用。

二、重复收费

重复收费是医院乱收费中最常用的手段。比如:有的医院在给病人做CT扫描时,假设价格标准规定头颈平扫每人次两百元,全身平扫每人次三百五十元,可医院却让病人做了全身扫描后,又将头颈平扫的钱加到里面,共收五百五十元。在做腹部检查时,本应是肝、胆、胰、脾、肾五个器官合一收费为一百元,但医院却肢解开来分别收费,共计五百元。

三、挂错号,再次收费

头一次来医院看病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所患的病应该挂哪个科,也免不了会出现挂错号的情况。本来挂错号是允许更改的,但很多医院却不允许更改,错了就要重新再挂号、再交钱。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收费。

四、未经审批乱收费

有些医院明知有规定,却不按照规定执行,乱收费。比如,按照规定,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用品本身的价格高于五十元的,应按管理权限报经卫生、物价部门批准,方可加收一次性用品费用。但有的医院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收费,而且费用高得惊人!

五、利用专业术语,蒙混过关

有时候病人在进行出院结算时,往往会被收费明细单上的术语搞糊涂,比如写上VB6、AFP、APTT等收费项目,这些术语很难让病人和家属看明白,按照规定,收费项目应该全部用汉字标明,让病人一看就懂。否则,很容易让医院忽悠了。

看来,要想不被医院忽悠了,还真要下点工夫学习一番了,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要想避免医院乱收费,还要学会看收费单,在看收费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具体的收费标准

要想不被医院忽悠,首先就要先做到心知肚明。就拿护理费来说,不同等级的医院有不同的收费标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收费标准是有区别的,如果就高不就低,付出的钱当然会有很大差别了。

二、注意数量规格上是否混淆

以检查费为例,一般X光片,不同的规格,收费标准不同;经常发生的换药,大、中、小伤口所用的费用也是不同的。所以,病人和家属在收到清单后,应仔细核对所列项目的数量规格,不清楚的地方应该向院方提出查询。如有的时候,十“包”药成十“盒”,这就差很多了。

三、认真对待“一日清单”

现在有很多医院采取“一日清单”制度,“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为一式一联,费用清单的项目反映住院病人当日发生的所有费用,与住院收费处计费单上的项目、金额一致。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去医院问明白,不要等到该出院的时候再去查看,以免因匆忙而错过了仔细查看的机会。(杨文忠)

上一篇:洗脚后揉揉脚心/蒙医特色熏鼻疗法 下一篇:没想到,香蕉这么神奇/家常保健降脂汤/夏季易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