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21 04:26:09

音乐教育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美育教育,对建设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智力的开发和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 美育教育 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人的精神文明也随之上升到了更高层次。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使社会有了一个人才成长的更好氛围。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美感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并能正确地感知美、创造美的目的。音乐最直接的目的是教育人学会正确地审美,在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音乐艺术所具有的感染力,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的。“音乐无国界”,它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音乐的优势在于能够穿越时空,穿越国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沟通人与人的心灵,通过欣赏音乐使人产生共鸣。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我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畅想美好。如:在作品赏析课教学中,以作品《仙境》、《春野》为例,来自瑞士的班得瑞乐团――一群年轻的作曲家为了创作音乐,他们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大自然给予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们为了采集大自然的声音,历尽千辛万苦记录下每一声虫鸣、流水,每一阵风声、雨声,把音效栩栩如生地呈现给世人,给人带来轻柔、清爽的空灵感。在这两例作品的欣赏中,我引导学生感知、想象用不同的乐器合成的音乐,让他们体会哪儿是“虫鸣”,哪儿是“流水”,哪儿是“清风”,哪儿是“雨声”,这些音乐作品表现了怎样美好和谐的大自然。通过整体―分段―整体的反复聆听,既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到了山林溪水的清新,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在音乐教育中注重音乐技巧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高尚的音乐是高度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能使人们从中受到文明的启迪和熏陶。例如:在指导学生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时,我既要求学生做到音色统一,又强调学生用词曲内容的结合来表情达意,注重分析作品。例如:在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他们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无比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连的艺术效果。第二乐段采用二部合唱的形式,由“倾吐芬芳”把歌曲推向高潮,三个“回答老师”使情绪趋于平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通过分析示范讲解,把优美的旋律与语言节奏、声调贴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产生的意境中体会诗意,用真挚淳朴的感情,深情地唱出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和无比崇敬之情……

再如:《母亲》这首歌,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诵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内涵,从字里行间体会母亲的艰辛和伟大,然后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歌声里,用艺术化的声音真情地唱出来,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感化学生,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通过艺术熏陶,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同学团结友爱,共创和谐。让学生用美的心灵感受生活,并启发学生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将来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三、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和德育、智育、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以它自身独特的方式有力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更全面发展。它不但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而且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情感地歌唱和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情操、品德、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因此,音乐不但是美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德育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

例如: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的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教学中我采用分步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歌词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的渲染、烘托,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从中理解词曲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感情,继而用歌声激励学生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里团结进取、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与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再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每当听到这首庄严的国歌,我都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讲解,让学生的思绪回到歌曲产生的那个年代――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争年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而使学生不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不忘中华民族曾经历的屈辱,进而思考作为一名“90后”该怎样刻苦学习,苦练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担当责任。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也使音乐课更加生动鲜活,它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展现出来,有助于开展德育教育。比如:在组织学生观看以“感动中国”为主题的大型赈灾义演中,韩红、刘欢、成龙和刘德华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捐款,并用歌声感动了一颗颗年轻的心。爱心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在明星们的感召下,同学们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的钱,尽己所能捐给了灾区的儿童。爱心的传递温暖了那些灾区儿童脆弱的心灵。在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中,曾有一位学生患了肾病,同学们纷纷把从自己的生活费中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这位同学,鼓励他坚强起来,战胜疾病,早日康复。他们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尽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学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可见,音乐教育方式产生的影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能感动人的心灵,唤起人的爱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操。

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音乐形象和乐理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通过音乐教学,学生不但理解了音乐的情感,而且对音乐作品的形式、风格、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作出分析和评价。因此,音乐教育不但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技能,而且提高了鉴赏水平,增强了思维能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音乐教育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和发声训练,而且可以促进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音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的养成,开发智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它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爱好,培养学生不但有美的心灵,而且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上一篇:论高校图书馆“爱心书屋”的创建与管理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