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21 03:10:20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初中政治由于内容多而杂,涉及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就必然要求中学的教师的知识面广而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解决办法,本文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现状提出对应的改革对策,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不断推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教育

引言

随着初中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政治课程教学除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政治教学,让初中政治教学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政治教学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法制、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初中思想教育淡化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与学安排不够科学,教学资源使用不够合理,滥用或过度使用多媒体,有的不会甚至不使用多媒体。教师满足于日常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氛围差,教研活动形式主义的东西多,收效低。不能围绕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谈优点,回避问题等现象;教师不注重合作,自我封闭,缺乏联系,尤其是与名校名师的对话与学习,没有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多,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浅表化,师生互动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重认知、轻情感,重师生、轻学生,重预设、轻生成等。练习设计不够精到,重复低效的多,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低效的重要原因。

(2)现实当中,初中学生的政治培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政治培养常常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在政治教育的实施中,我们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认知的教育、道德情感的培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处于分离状态。结果学生接受的是政治课程知识,而真实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谛被遮蔽了。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专职教师少,专业教师少;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科素养偏低,驾于课堂教学能力弱。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不能尽快适应新理念、新课程和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自我成长动力不足,缺乏对新课程的探究精神,这是造成目前课堂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建议

新课标实施后,对政治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现状出现的问题,具体改革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问题上,只有加强师生交往,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才能不断以过程为主线,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

教学改革的时代特性要被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课程改革的实施要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以便构成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促进教师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寻找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科知识教育方面,我国教师由于受道德理想主义传统的影响,他们确信“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忽视了原则层次特别是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违反了道德认知的一般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相结合,选用学生深切关注的社会生活主题阐释学科理论,真正做到“立足生活而教”“为了生活积极向上而教”。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

目前初中政治课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方法下,学校的教学始终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积极的探索新教法和活动,把所有的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政治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和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三)增强教学意思,培养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很好地开展的保证。对于促进智力发展、教学质量和能力培养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如何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这些情景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思维要活、要灵,不墨守陈规。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新的观念、活的思维在脑袋生根,行动才能紧跟上时代的节拍。第二,多读书多看报,关注新闻。世界日新月异,不读书看报就无法增长自己的见闻,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想新也无法新起来。第三,适当记录,做好摘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一定的强度的,某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模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事实记录下来,从而使自己的信息储存更加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熊芸.对“综合探究”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

[2] 周荣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使用策略[J].教育实践,2009.

[3] 毛飞刚,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

[4] 侯福军,关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5] 谢生,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

[6] 赵景富,浅议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上一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