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轻松”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7-21 02:57:37

让学生走进“轻松”的数学课堂

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算法教学时,我有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先出示图,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篮子装30个苹果,3个篮子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列出算式30+30+30=90,30×3=90,教师问:30×3怎样算呢?(学生进行思考,汇报交流)

生:因为30+30+30=90,所以30×3=90 生:3×3=9,所以30×3=90

师:有没有不同算法?(无人回答)

(教师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尝试练习40×5)

师:怎样计算呢?生:4×5=20,40×5=120生:不对,4×5=20,40×5=200,

师:40×5是几个十乘5生:4个十乘5

师:4个十乘5是多少个十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似懂非懂,只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4个十乘5是20个十,20个十是200,所以40×5=200

(这个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我大加赞扬,但我看得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听懂)

困惑:

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为什么无一人想到这种算法,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这种算法是似懂非懂,这不是教材中提示的想法吗?学生对数的组成学得也比较熟了,这种算法也不难理解啊?

再次尝试:

在练习课中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师:计算50×7时,为什么直接在35后面添一个0?

生:因为个位0×7=0,十位上5×7=35,

所以35后面直接添一个0。

思考:多么简洁的回答!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简单的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呢?在教学中,因为教材每次都提供“几个加几个十”“几个十乘几”的算法,所以把它奉为经典,当成没个攻关的难点,非要学生掌握,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成人和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很大。有时,成人“蹲”下来扶儿童,儿童可能未必“够得着”啊!像这样的算法,很多孩子心里4个十的“十”仍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计数单位,其内心的调解比较缓慢,甚至觉得无法理解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应该考虑,在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上展开思考与交流,而不是把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教师心中想当然的方法强加硬塞给学生,让学生感觉课堂的沉重,数学的厌倦,是否能让学生走进“轻松”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享受学习的快乐呢?

一、“轻松”,需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学新知之前大部分学生有可能对知识已有了初步接触了解,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熟视无睹,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群“零经验”或处于同一认识水平的群体,而应从各自的数学现实出发,这样的学习可能会让学生学得更得心应手,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知道部分学生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之前就已经能背诵了,还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是联系前面学过的口诀自己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学生的知识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知识水平与已有经验不同,能力也一样,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起点,而面对这种情况,有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开始,直接出示方格图: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个小方格?

学生交流后,我给了学生一个任务:试试用自己的办法算出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直接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6×9=54

生:我是一排一排数的,一排6个,两排12个,三排18个……9排就是54个。

生:我利用加法来算:6+6+6+6+6+6+6+6+6=54

生:我是这样算,将方图分成上下两部分,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来算,上面是5行,6×5=30,下面是4行,6×4=24,合起来是30+24=54

生:我用9×3=27,27+27=54

学生的表现让我欣喜不已,看到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由衷地感觉到“百花齐放春满园”,接下来,充分利用学生生成的这些资源,让他们比较这么多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快?学生说:“用乘法口诀算要快多了!”然后,顺势指出:“那么我们就让已经会用口诀算的小朋友教教我们怎么编6的乘法口诀,好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到本节课教学主题上了。如此这般,学生学得兴趣昂然,教师也教得快乐。

二、“轻松”,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不同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例如,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拿“20以内退位减法”来说,可以用“破十减”“连减”“想加算减”等,每人按自己的兴趣可用自己的思路去算,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感受算法的最优化,当然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计算合理、正确就可以。

三、“轻松”,需提供学生充足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个别特征差异大,能力倾向参差不齐的生命体,这就注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非直线性。可教学时间中一些教师往往“一相情愿”,教学时太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圆满”,课堂上本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地方,反而怕耽误教学的顺利完成,就不敢去冒课堂的“风险”,这样学生训练只能在教师“齐步走,立定”的口令下被动,机械地进行着,学生的思维会疲劳,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和交流,从而迸射出思维的火花,获得成功的体验,尽情得到学习的满足,感受隐藏在心中那一份轻松和愉悦。

要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我想不是要我们一味地降低教学要求,更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相反的,数学新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还有所提高,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容易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享受学习的快乐,切实落实“减负”的任务。

希望让孩子能在“轻松”的数学课堂快乐地学习,度过纯真而美好的童年!

上一篇:如何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