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时间:2022-07-21 09:13:12

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中国创造不了价值是因为缺少一种土壤,这种土壤就是产权保护制度。另外,中国也缺少宽容精神,现在在网上,总有些人喜欢往优秀的人身上“吐口水”,这样一来,优秀的人敢优秀吗?

没有清晰的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的动力就会受到抑制;没有宽容的精神,中国在创新的问题上就会有障碍。

以Facebook为例,如果它出现在中国,有可能被拷贝抄袭多遍。不要说原创人会被抛弃,甚至连最早的抄袭者都可能被抛弃。但在美国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抄袭的代价是几十亿美金的罚款,而如此严格的保护制度,也让所有人知道不能随便侵犯他人的创新。

实际上,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不应被视为别人打压我们的手段。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国的科技就有希望了。

但科技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一个理论的突破,形成社会价值贡献需要二三十年。雅各布突破CDMA技术的时候是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我们正在搞。因而当我们看到高通赚钱了,也根本没理由感叹“怎么我们不是高通呢?”

所以,我们今天把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可能在40、50年后就有希望了。但要有所突破,需要几代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公司的创新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强调价值论,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但未来的价值点还是个假设,现在是不清晰的。

我们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大,变得像太平洋一样大。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基础上,假设将来数据流量会越流越大,但这不一定符合社会规律。这个世界上因为“押错宝”而失败的公司很多,如北电就是押宝押错了,中国的小网通是押宝押早了。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如果它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

其次,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地宽容失败。不过,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地失败。

在创新研发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整合的问题。世界上有两个整合是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案例是IBM,它在PC领域面临新技术产业扩张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发明兼容机体系,只要肯出资,谁都可以造这个兼容机。这样一来,IBM成功完成了PC的横向整合。而现在的苹果则是纵向整合的成功案例。这两个案例对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思考改沿着怎样的道路进行整合时将有所启示。而对于华为来说,我认为应该沿着管道来整合,通讯网络管道就,是黄河、长江,是太平洋,企业网是城市自来水管网,终端是水龙头。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整合,都是管道,对我们都是有用的。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向全球化的体系。今天的创造发明不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向全世界开放,而且通过互联网获得巨大的能力。因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有一天会耗尽,必然死亡。因而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样一来,你的系统可能被放弃,但并不影响你个人的成就。这就是人力资源政策要跟上来的问题。

此外,我还想纠正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提到“自主创新”这四个字,其实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反对“自主”,自主创新就陷入熵死里面,这同样也是一个封闭系统。我们为什么要排外?我们能肯定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吗?

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只做我们有优势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就应该更多地加强开放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真正的战略。华为20多年来都只做一件事,就是坚持管道战略。我们的优势在管道方面,而在终端领域,我们基本不存在任何优势。终端一定会有非常厉害的发展,这两年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机会不一定就是我们的,而且终端也未必能进步到最后。

我们支持异军突起,而前提是不偏离公司的主航道,一定要坚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特别是硬件体系方面,开放尤为重要。我们不开放就是死亡,这就好比,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学习他们的长处,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跳出狭隘的圈子去看未来。同时,我们的目的要简单一点,否则背负得太多,就会困住脚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认为一定要走多远。

任正非

1944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暖通专业学习;毕业后参军从事军事科技研发;后创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上一篇:品牌汽车经典家族式设计 下一篇:首次用冷冻培育出大象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