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

时间:2022-07-21 07:32:59

提高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经验及不足,根据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对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

1 回首往昔

1.1 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历史回顾

在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城市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而成为城市(镇)的中心。中世纪,教权高于政权,故教堂占据了城市(镇)的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镇)的主要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城市(镇)中心成为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是中心的核心空间。近代和现代西方的城镇中心有了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延续了从中世纪开始的密实、封闭的中心形态,小广场、教堂、连绵的店铺成为中心的主要景观,给人以亲切感和归属感。

当然,在受到工业化冲击较大的小城镇建设中,以汽车尺度为标准的建设受到大城市的影响,使小城镇中心更为大型化和综合化。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关于营造城市规制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城镇中心是宫殿和祖庙“,市”处于次要的位置。从宋代开始,打开街坊,沿街发展商业“,街”成为中心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小城镇大多自明清开始形成,因为贸易经济而发展,形成了线状或网状的空间形态。而小城镇中心历史是以商业活动为主体,线形空间是小城镇中心的典型空间形态。从小城镇中心发展的要求来看,更加反映出集聚、流通、高价、可达的特征,在社会的各方面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1.2 小城镇中心建设的经验

新时期的小城镇中心的建设是在政府干预和专家规划设计影响下进行的。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集中化。小城镇的经济日益繁荣加速,小城镇中心得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农村走进来,消费和生产都向其集中。小城镇中心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形成了综合的建筑群。

1.2.2 功能完善,呈多元化。小城镇中心的多元化包括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镇域居民对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并逐步向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导致小城镇中心的内容日益丰富。

1.2.3 规划的重要性得到共识。小城镇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复杂,规划的重要性也逐步被基层领导、房地产开发商及使用者所接受认同。

1.2.4 一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古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老镇区和建设新镇区同时并进的方针,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建设模式,传统历史的无形价值重新被认识。

2 再看今朝

回首往事,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小城镇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的把小城镇建筑得富有活力和人性化,让住在小城镇的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小城镇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小城镇发展的大局,服从小城镇的总体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力求实现资源在规划期内的时空化配置和合理转移,既要使当代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能满足下一代的需要;既要本地区或本行业得到充分发展,又不能影响或牺牲其它地区或行业发展的权利和利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 小城镇中心的作用

小城镇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其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活中心的特点都十分明显。

2.1.1 政治和信息的服务作用。小城镇中心是小城镇的政治、信息中心,是大多数政令、法规的传播源和实施地,是小城镇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具有很大的敏感性。

2.1.2 形象和价值观的作用。小城镇的中心是镇域乃至一定区域的“窗口”和“门户”,对塑造小城镇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城镇居民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场所、活动的空间,其组成、结构、形态表达了人们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

2.1.3 公共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区域服务、社会服务的作用。小城镇的综合发展,文体娱乐活动的增加,已成为各年龄、各阶层人群的活动中心。商品的门类和品种全面进入中心,增加了中心的商业功能。一些具有突出特质和优势的城镇,如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等城镇,其中心的内容更加丰富。

2.2 小城镇中心的构成和特征

小城镇中心的构成主要有实体建筑和开放空间中的基础设施组成。实体建筑包括行政及经济管理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居住建筑、邮电信息、对外交通枢纽、宗教建筑、商业建筑组成,开放空间中的步行道路、硬质广场、休闲绿地、水面和路灯、指示牌、广告牌等城市家具和相应服务设施组成。

小城镇中心的基本类型及特征与其所在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相吻合。按照功能可分为综合中心,以政府机关为主体形成的中心;文化中心,以文化建筑为主体形成的中心;商业中心,以集中的商业、娱乐建筑为主体形成的中心;交通中心,以汽车站、码头为主题形成的中心;传统中心,以传统的建筑或仿古的建筑为主体形成的中心;旅游中心,以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为主形成的中心。

2.3 城镇中心的布局形式和空间形态

小城镇的布局形式有多种,一种是散点式布置;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地形、交通等条件的制约,出现偏心、边缘形及双中心等布局。当然,每个小城镇都有其特点,应该根据其特征和发展情况合理布置,选择恰当的布局形式。

小城镇中心的空间布局形态体现了城镇风貌,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布局形态, 大致有沿街式、组团式和广场式。

沿城镇的街道布置,有沿步行街布置的、有半边街布置的等,布置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市场街就是组团式的代表。而广场式多在景观比较好的地段形成,人们在广场中有很好的视觉景观。在广场的周围有不同方式的围合,使人们有更好的交流、休息、活动、集会等空间。

2.4 城镇中心的空间环境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等构成了城镇中心的物质环境。城镇中心空间是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一起组成的。小城镇中心的景观形态,就是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人们在空间内的日常活动和公共活动,并由此反映出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等,使城镇中心既是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又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

上一篇:旧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措施研究 下一篇: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