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7-21 05:19:34

【前言】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五、农村信用环境不宽松。目前,在部分地方由于受当地地域、民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不良信用环境,信用社在催收贷款时有的贷款户要求减免利息才还款,有的拒绝签收贷款催收通知书,有的其观望、等待、拖欠、赖账、逃债等不良行为,给信用社贷款形成风险。 ...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信贷资产质量的低劣,始终困扰和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各级农信联社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清收不良贷款措施,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一些“ 玩疾”不良贷款仍然得不到解决,且新的不良贷款又不断产生。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遗留问题而形成。一是企业改制“悬空”、“逃废”信用社债权,形成永久性损失类不良贷款。在以前年度的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员或经济主管部门,一味只考虑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安置下岗职工,极力甩掉企业贷款包袱,使之尽快摆脱困境,轻装上阵,对信用社保全资产不管不问,甚至鼓励、纵容企业“假破产,真逃债”,使企业改制债务清偿率低或为零,导致信用社债权“悬空”;二是在农行管理农信社时期,农行贷款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不善,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信用社,指定信用社发放“拼盘”贷款(信用社、农行为同一企业贷款),这些企业现大都已关停或破产,使信用社贷款形成永久性损失类贷款;三是乡镇、村等集体组织贷款形成永久性不良贷款。由于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与当地乡镇、村等集体组织有着亲密的“鱼水之情”,甚至依附其开展业务,为此,贷款不得不受到来自“亲情”的干扰。如2002年农村债务锁定之前,一些乡镇和村委会因兴修水利、修建学校、农电改造、垫付税费、基础设施、村办企业等原因,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信用社发放指定性贷款、救济性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农民减负,取消摊派,乡村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还款来源甚少,信用社这部分贷款基本上成了“死钱”。

二、贷款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得不到落实。各地农信社在发放贷款时虽然对每笔贷款都签订了包收责任书,明确了管理及包收责任人,但由于不良贷款占比高,涉及责任人员多,时间久,加之员工调动频繁,特别是已退休、解除了劳动合同或被开除的人员,责任追究难度大;二是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多年来,各级内审部门加大了信贷领域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但由于存在处理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发放人情贷款、多头贷款、异地贷款、冒名贷款、大额信用贷款等,而这些贷款风险性较大,极易形成不良贷款;三是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风险防范机制不力。少数信贷人员违背贷款操作程序,导致贷前调查信息不真实,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低,贷款资料不完善,抵押担保金额不足或抵押物变现能力差,形成多头户或“垒大户”贷款。

三、信贷人员的素质较差。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素质不高现象,难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贷款时有发生。表现为执行信贷制度随意性大,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主观经验代替制度,面临即将产生的风险“坐以待毙”,错过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缺乏一系列的等级考核制度,从而使部分信贷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满足于“吃大锅饭”,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大了贷款风险。

四、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大。一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多用于农村产业,极易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因素影响,缺乏保险保障,农户还贷能力势必大大削弱;二是农户贷款授信额度一般较小,而对一些资金需求大的农户,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这些农户往往会发动亲戚朋友替自己贷款,从而间接地形成了贷款“垒大户”,潜在着风险;三是农民贷款后外出务工较多。有的农民以发展种养业为名借款后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回家,有的跑回家乡信用社贷款到进城创业,游离于信用社的有效监控,给收贷工作带来难度,极易形成不良贷款;四是农信社信贷人员偏少,到户催收时间少,贷款后续管理难跟上,信贷人员既要忙于日常事务,又要顾及催收贷款,而农户贷款户数多、农户居住较分散。有的一个信贷员要管理几百户,甚至上千户农户的贷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从而使农户小额贷款的清收和管理留下死角;五是存在信用风险。一些农信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实行大面积评级授信,凭证发放贷款,由于工作量大,部分信贷人员责任性不强,在社“闭门造车”,只听村干部一面之词,不深入细致调查摸底,盲目评级授信,从而使小额农贷形成风险。

五、农村信用环境不宽松。目前,在部分地方由于受当地地域、民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不良信用环境,信用社在催收贷款时有的贷款户要求减免利息才还款,有的拒绝签收贷款催收通知书,有的其观望、等待、拖欠、赖账、逃债等不良行为,给信用社贷款形成风险。

化解不良贷款对策

要健全管理机制。县级联社要全面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在清理的基础上,划分为客观责任贷款(指按规定贷款程序发放贷款)和个人责任贷款(指违规贷款),按不同情形和不同性质区别追究责任,对客观责任贷款逐户落实管理责任人,并分配清收任务,实行工效挂钩。对个人责任贷款逐户落实包收责任人,由责任人逐笔签字认可,或由稽核审计认定,实行处罚处理并举,与联社签订收贷责任书,限期收回,按责任贷款余额缴纳收贷保证金,对到期的责任贷款未收回的,收贷保证金转收为责任贷款。同时,加强内审力度,对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建立逐笔建立台账,限期责任人负责收回,对不能按期收回的,责令停职收贷。

要强化信贷队伍。一是强化信贷人员素质教育。将那些作风正派、责任感强、有事业心、有较高文化和业务水平、能吃苦耐劳的员工从事信贷工作,并实行轮岗制度,预防个人行为风险;二是强化信贷人员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信贷人员培训班,学习信贷业务、信贷政策和有关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信贷队伍,通过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三是对信贷人员实行等级管理,定期定量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到期贷款收回率、不良贷款绝对减少额、贷款利息收回额、贷款营销额等指标,按完成指标情况,分年度对信贷员定级,不同级别不同待遇,对考核不合格的信贷员实行淘汰,对考核优秀的信贷员实行晋级,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制定清收措施。一是实行考核清收,加大奖惩力度。县级联社要按照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分配“抓降”任务,并到人到岗,与绩效工资挂钩,对“抓降”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信用社和信贷员扣发绩效工资;二是实行责任清收。严格按照“四包一挂”责任考核制度,特别是经清理后认定的个人责任贷款,责令签订收贷责任书,限期收回个人责任贷款,否则,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实行专门机构清收。县级联社要成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将信用社清收较为困难的贷款托管到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实行专职人员专职清收,对专职清收人员在保证其基本工资的前提下,按收回不良贷款本息计发绩效工资;四是利用社会力量清收。主要依靠村组干部清收,形成合力,利用他们的人缘、地缘关系收回不良贷款;五是依法清收。首先要清理信贷诉讼历年陈案,及时申请执行,做到“执行一户,振撼一片”,打击逃废债行为,净化信用环境。其次,对赖债不还的“钉子户”及时依法,强制收回不良贷款;六是以资抵贷清收。对部分贷款户已无还贷能力,现有资产目前变现能力不强,但有潜在的变现能力,为减少贷款损失,降低不良贷款,可考虑以资产抵偿贷款本息。

要加强部门协调。一是对已制企业贷款,政府通过以资产抵偿、财政贴息等相关政策,弥补信用社在企业改制中的信贷损失,对准备改制,建议少破产多实行企业重组,重新落实信用社债务;二是行政清收。对党政干部贷款拖欠时间长、金额大的,对其采取组织措施,由人事、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组成清收专职工作组,找其谈话,采取扣薪还贷、停职还贷等组织措施,强制还贷。对涉政部门不良贷款,由当地党政部门督促相关部门积极清偿不良贷款,将贷款纳入政府“消赤减债”范围,拟定还款计划,支持信用社减少不良贷款;三是创造宽松诚信环境,打造诚信社会。县级联社要多向党政部门领导请示汇报,争取司法机关加大执行力度,打击逃废债行为,净化信用环境。要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工具、会议等形式宣传诚信,号召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诚信考核体系,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将影响单位负责人晋薪晋级,对考核不合格企业,将其爆光,取消企业享受的政府优惠政策,对因司法程序造成信用社贷款沉淀的,通过人大议案监督执法,从而保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安全。

上一篇:80后新员工管理忌“压”易“融” 下一篇:山区信贷支农的瓶颈及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