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的发展变革

时间:2022-07-21 04:44:59

住宅设计的发展变革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开发商、设计师及人们自身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追求优美的栖居情境, 该文通过对两代人的交流,自上世纪80年代住宅和21世纪的住宅设计认知,从建筑物的朝向、自然通风条件、功能空间、户内交通方面进行阐述,探寻以上内容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并如何有效运用于现代和以后的建筑中,从而对于追求优美、诗意的居住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两代人住宅户型设计居住环境

前言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建筑学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为了能与社会发展、时代步伐相适应,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化科技与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其中如何提高居住环境设计也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我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对两代人对居住环境与空间的调研,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如何达到或接近令人神往的,健康、淡定、高尚、优雅的生活方式,提出自己的认识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对两代人的调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住宅户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究其原因: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78 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343.4 元,而到1999年迅速增至5854.0 元。不同经济时期的住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收入的提高使得居民有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

经济水平的提高,住房商品化改革以后, 居民有了选房的自由, 不同的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也会不一样,一家两代人对户型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下面我们就通过与他们进行交谈,调研居民对住宅变化的理解,以及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户型对居住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1、朝向和通风

在朝向的认知上,两代人的认知是一样的。年老和年轻的一代都认为住宅的主朝向是规划及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主朝向为南向,避免东西向或北向,因为朝南的房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日照。

在冬季,朝南向的房间在温度、湿度方面具有更高的舒适度。尽管在经济不发达的80年代,人们所需要的户型也尽量使主要的房间朝南,图1和图2均得到了体现,在朝向上不同时期的户型认知是一致的。

但从影响房间综合舒适度的多方面因素来看,朝向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除了朝向以外,如通风、视线、景观,甚至室内功能格局都能对舒适度产生重要影响。过度注重朝向,其深层原因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良好的朝向是获得

图1

图2

一定舒适度的最为经济的方法。从实际使用角度来分析朝向问题,可以发现其在舒适度营造的多种因素中,并不足以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一些工作在外的人们,白天在室内的时间少,同时房间的景观视线等其他因素也是其影响原因之一。现代的工程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不利朝向带来的对房间舒适度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住宅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通风问题上,虽现在的住宅因用地问题,

出现了一梯几户的现象,可是对于通风的问题上,基本上还认同南北通透的住宅是最理想的选择,也是舒服度的体现。因此,应当理性而客观地认识朝向和通风对舒适度的影响。可以理解,朝向的灵活带来的是规划布局的自由,可以创造更加丰富的室外空间环境以及更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体。

2、住宅的功能空间

对于住宅的功能空间,两代人对于两个时期有不同的理解。

从图1作为80年代住宅的典型, 可以看出,尽管摆脱了“筒子楼”的外廊设计,但是依然因为经济原因,面积过于狭小,同时功能不合理,如客厅面积小, 客厅餐厅混合使用,住宅交通流线互相穿越,动静空间的干扰, 套间的大量使用, 卫生间干湿混杂等。

从图2新时代的建筑来看,功能分区明确,功能之间互不干扰,同时,进深和面宽比例合理,较为舒适。

我们可以了解,住宅的功能空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家庭成员及客人公共活动的空间,如客厅、起居厅、餐厅等。其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视听、娱乐、就餐等行为。按私密领域层次区分 ,它应布置在住宅的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 ,也方便生活垃圾的进出;

2)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卧室、 学习工作室。活动内容为休息、 睡眠、 学习、 业余爱好等,个人活动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也是培育与发展个性的场所,是内向封闭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进深处,以保证家庭成员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

3)家庭成员的其他地方,如厨房、卫生间、储藏间等。活动内容为做饭、淋浴、便溺、洗面、 化妆、 洗衣备品及衣物储存等。

2.1客厅

客厅是家庭成员活动的中心,联系着各功能空间,合理组织户内交通流线及户内各室的入口。但是在80年代的房子里,客厅摆在次要的位置,有限的面积主要给了卧室。按照健康住宅的标准,客厅的面积25 以上较为合适。现代家庭中的电视已经是29寸以上,人与电视之间的距离应相当于电视屏幕宽度的7倍以上,因此客厅的开间不宜小于3. 9 m,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3. 9 m 是起步,4 m 以上够小康”。图1虽然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因为作为了交通枢纽,反而使净有效面积下降了。应避免所有房间绕厅布置,从而导致开门过多,完整的墙面减少。这样的厅内部路线交叉穿越,不但不利于摆放家具,而且会影响到休息区域的私密与安静。从装饰和布置家具的角度讲,客厅内至少应有一面不小于4 m的连续的可使用墙面

2.2卧室

卧室,是家庭使用率最高的房间。80年代的卧室,面积很大,老一辈人之所以对卧室的需求,也许是因为过去自己的睡觉的地方太过狭窄,就有一种对大卧室向往的冲动。

居民下班后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卧室度过的,卧室属于住宅中的私密空间,设计起来自然与其他空间有所不同,它不仅仅需要注重私密性,还要考虑舒适性。卧室是静区,应比较深入;卧室主要是休息的地方,活动面较小,需要安静。21世纪的卧室,面积并不要过大,但要力求方正。卧室应分主次。通常主卧室的面积较之次卧室的面积要大一些。以床长2 m计算,加上床前留有0. 8 m的通道,墙体厚度约为0. 2 m,卧室的开间至少应为3 m;小双人床的宽度为1. 5 m,床头柜0. 4 m~0. 6 m,衣柜深度0. 6 m ,这样加起来,进深至少 3. 3 m。目前卧室设计主要尺寸有以下3 种:开间3 m ,进深3. 3 m 的尺度,是最基本的10 的居住空间;开间3. 6 m,进深4. 2 m ,是正常的,15 的居住空间;开间3. 9 m ,进深5 m,是舒适的,20 的居住空间,这时房间的各功能就比较齐全,空间也显得比较大气。另外,在设计卧室的门、窗、墙时,要考虑隔声问题,应尽量减少起居室向卧室开门数量。

图1将有限的面积给卧室较多,虽然面积大的卧室较为舒适,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舒适不仅是面积大,还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来实现,比如灯光,装饰等。

2.3餐厅

餐厅是家庭成员又一个集中的地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能在一个精巧、浪漫的家庭聚餐中缓解放松精神,两代人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们的一种追求,所以要求餐厅设计也不能忽视。过去,因为卧室占了过多的面积,餐厅独立设置不好。而如今,餐厅既要靠近厨房又不能远离起居厅,餐厅与起居厅不宜分开,但功能上分区。一般餐厅面积不宜过大,10 左右,开间2. 7 m~3. 0 m。

2.4厨卫空间

厨房是体现一个家庭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场所。厨房面积要适中,小于 5的厨房室内热量聚集就会过大,人呆着就会不舒服,而 5以上则是舒适度提高的标志。一般来讲,厨房净宽单排操作时不小于1. 5 m、 双排操作时不小于2. 1 m。卫生间的基本功能是如厕和洗浴,个别还增加洗衣功能。一般来讲 ,卫生间主要摆放洁具3件套,即洗手盆、 坐便器和浴缸或淋浴间。卫生间的进深一般在1. 8 m 时最有利用价值。有两个卫生间时,主卫生间的面积一般在 6 左右,可以从容安排洗手台、坐便器和浴缸。

厨房设计中应尽量按最佳操作流程布置平面形式,应以L 形为准 ,要有机合理地组织管网,操作台上部宜设置吊柜。卫生间紧邻卧室布置,并将洗漱、 洗衣与沐浴、 便溺等空间分隔开来,使之更适合人的行为心理。应按照人体工学的原理确定厨房、 卫生间的尺寸,在厨房、 卫生间内设置必要的贮藏空间,赋予卫生间更多的功能(如安排梳妆空间,更合理地安排冰箱、 洗衣机等设备的位置,将各种管线暗藏 ,改善厨房、 卫生间的通风,排污条件等) 。同时更应注意新材料、 新设备、 新工艺的使用,从而使其功能更加完善。

3、户内交通

户内交通是否流畅也是需要关注的。十字交叉的交通简单明了,对角线交叉的交通是户型设计中的大忌。图1 建筑面积小,有限的面积所以不得不舍弃十字交叉的方式了,只好混合来用。阳台几乎是一套房子里唯一可以与外界自然环境交流、对话的空间,是最开朗、通畅的地方,应与客厅一脉相连。阳台还是将自然风、 自然光引入室内的最佳途径,当然应让全家人都得到这种享受,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也应与客厅相连。阳台必须与客厅相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我们晾晒衣物的地方,因此只能是与公共空间相通而不能穿过卧室以形成干扰、 影响居家私密性。客厅与餐厅的连接也是个问题。在南方看到多数都是直接连通,而在北方,多数都是有隔断甚至错开。连通会使整个厅显得开阔、 通透一些;错开或隔断则功能分区更清楚细致一些,小餐厅的气氛要雅致一些,但通风性差一些,面积利用率也将打点折扣。此外,玄关是经常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角落,但其功能不容忽视。入户有一个缓冲的空间,既可以换换衣物和鞋,又可以避免一览无遗,增加了住宅内部的私密性。玄关的面积一般为 3 ~5 ,并配有衣柜或鞋柜。

结论和探讨

通过对两代人对住房的理解,还有对户型的分析,给出了什么样的户型是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以及精神需要。住宅是人类的家,设计者责任重大,舒适的住宅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基础要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建一个舒适的高品质的住宅,成为设计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宏.时代建筑――新住宅概念 [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11.

[3 ]周浩江.住宅建筑设计展望与探讨[J ]、新疆有色金属,2005(4):36-37.

[4 ]王董平.浅谈住宅户型设计[J ]。山西建筑,2007,33 (13):35-36.

[5 ]廉学勇.论中小户型城市住宅及其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6 ]赵宇.西安地区商品居住小区空间布局与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09.

[7 ]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 ]朱家瑾编著.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丹麦]杨・盖尔著.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11]吴良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下挠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高架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脆弱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