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7-21 04:23:39

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高职教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针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施方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必备的理论原理、突出操作技能、体现应用技术”的教学思想。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以上原则,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构建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1.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首要任务

目前高校学生就业率不高,但企业面临招工难的窘境,分析原因是:企业用人标准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在认知上是相互错位的。高校把培养技能放在第一位,而企业需求第一位的是职业素养。鉴于此,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首要任务。

2.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模块化的课程。根据职业能力的分解,会计专业学员必须学习职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类课程、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能力类课程等四类内容。

3.课程设置要以工作岗位为目标

会计是一门职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先进行职业分析,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调查每一个会计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然后针对会计岗位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设置课程体系。

4.课程设置要以取得职业证书为目的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必备证书,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重视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把考证取证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使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三证沟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1.职业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甘肃省白银市、张掖市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调研,在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白银市“3+4”产业集群的战略,认为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中介机构的出纳、会计核算、总账会计、主管会计等岗位。

2.基于岗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要满足会计各岗位所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学院会计专业根据会计领域和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了会计各个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是基于“必备的理论原理、突出操作技能、体现应用技术”的教学理念,依据会计各岗位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会计各岗位实际需求为目的来构建的。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1.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院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专业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时数,使实践教学课时数达到总学时的50%,认真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采用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实现学生与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构建“内外结合、三层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内”是指校内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外”是指白银公司、青海华鼎这两家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内容上,采用“三层双轨”的模式,“三层”是指基本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双轨”是指会计手工处理和会计电算化处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单位的不同会计岗位。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课堂讲授部分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对重点、难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课堂实践部分,采用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演示边让学生动手训练,以便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术。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为实现学生技能递进提升,学院依次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出纳业务操作、纳税计算与申报、综合模拟实训。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职业素养与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应变能力。

(作者单位: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加强教学督导 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房地产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