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采集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

时间:2022-07-21 03:11:23

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信息采集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

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是必然趋势。但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心,缺乏离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仅存离退休时劳动工资部门的工资批复,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改制,撤并等原因,有些事业人员已从原单位“脱离”出来,成为社会人自然人,已无“娘家”。加之,有些离退休人员退休后同子女一起异地生活,原单位也缺少他们的信息登记。为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心必须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业务档案,并且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具体业务信息采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归档。

1.建立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档案。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每个人的保险待遇必须真实、准确。要从离退休人员退休之日起,建立好退休金档案,把劳动工资部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审批表》收集建档,应填写《社会化发放人员基本信息档案卡》,包括个人身份证号,社会保障号,银行帐号,健康状况,联系电话,常住地址和家庭其他成员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采集归档,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仍属原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后调整退休金工作仍是原单位负责,工资部门的养老金仍然是集体批复,故保险中心必须每人复印一份放进个人档案资料中。有些单位委托保险中心协助离退休人员的地方津贴等经费,保险中心必须与委托方签订协议,具体,代扣的经费项目时间金额都要收集归档。鉴于人事劳动部门已合并为社保局,建议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待遇工作转移给事业单位保险中心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档案。

2.采集离退休人员的生存信息。离退休人员的生存资格身份认证,要不断探索科学化,人性化的资格认证方式,防止引起离退休人员误解不满。一是建立离退休人员资格认证档案,每半或一年采集到的认证信息要登记到《社会化发放人员档案卡》。二是要把生存认证采集寓于管理与服务之中。对由单位管理的退休人员委托单位进行认证,结合缴费基数稽核开展实地稽查收集,对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进行稽核认证采集,对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人员,由保险经办机构出具资格认证委托书,委托其居住地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认证,或视频认证采集;对部分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的人员,可以开展体检、上门慰问等活动,实地认证,做到随时产生随时收集、不遗漏。三是要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建立联系通报制度,及时收集离退休人员死亡及户口注销信息,与经办机构档案信息进行比对,力争从源头上坚决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

3.变更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离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常有变化,只有随着他们的变化及时变更,才能保持正常联系,保证他们的养老待遇及时发放到手。

4.制定一套规范的离退休人员档案资料标准,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档案资料是项新工作,要做到标准化,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从采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计算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记载内容完整标准,避免漏失,保证 正确无误完整地记录,存档。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处)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大社区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下一篇:观王林诗绘禽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