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总复习

时间:2022-07-21 12:52:30

浅谈高中生物总复习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考试之一。生物作为高考理工类的考试内容,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以下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谈新课改下的生物高考复习。

关键词:高考复习思维能力 科学素质

理综考试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原则,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复习效率,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立足教材,加强“双基”,加强练习、复习和测试的针对。从河北省去年生物科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到考生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其二是在遇到以能力考核为立意的某些试题时,适应性差,无从人手,以致答卷中失误频频。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生物教学的现状;针对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命题思路和所要求的解题方,来加强备考练习、复习和测试。高考试题正在从题海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变,如果复习备考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则只能是事倍功半,使学生劳而少益、负担过重。每一年新的高考试题,我们总会看到不少题目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试题可以经过变形、分解、重组和综合。变形主要是指部分变换试题情境;重组可以是因果关系的倒置,或者与试题情境交叉;分解则是大知识点下的小知识点的再分类;综合则是跨章节,甚至是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的融汇、串联。例如,染色体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在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方式、遗传规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变异类型、多倍体等多个知识点中串联并重组、变形出许多试题。所以,教师在备考指导工作中必须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和分解、综合,举一反三,注意命题立意的高层次性,命题材料的多元化,命题思维的独创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练习中获益良多,而不应让学生沉溺于无穷无尽的题海之中。

2.强化生物科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过程和原理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能力考查的要求会逐步提高,要求具备的能力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实验能力的考查应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和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评价。依靠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一错误的做法,是不可能在生物高考中获得良好成绩的。就以去年某省高考生物试题第43题为例,“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许多学生熟悉的一个实验。但试题换了一个角度,从“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原有实验的理解,能否通过对实验过程现象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方式表示或解释有关实验结果。在(1)小题中,当学生面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aC恒温”这一问题时,回答相当不理想。在随机抽样的1890份试卷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出37qC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这一结论,但其中仅有11份试卷的回答中能考虑到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其比例不足1%。这说明实验试题不单注重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曾亲自操作和观察过有关实验的全过程,是否真正弄清了实验设计的科学原理。同时反映了目前生物教学中对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应该说,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并逐步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目前已成为广大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在43题的第(2)小题中,将淀粉水解并滴加碘液后的溶液呈现橙黄色,很多学生不理解。因为教材中“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是以滴加碘液来验证淀粉水解的情况的。平常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滴加碘液后观察是“变色或不变色”或“是变蓝紫色或不变蓝紫色”。而对由于淀粉完全水解而使碘液原有的“橙黄色”呈现出来,学生不能理解就毫不奇怪了。从这个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学生是否亲自做过这一实验并认真地进行过观察。这也是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识记、重结果、轻观察、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反映。

3.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考试题往往集新颖性、综合性、灵活性和运用性于一体,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养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生物学科又作为综合科目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更是刻不容缓。对生物学科内各知识块之间的融会贯通,对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边缘接合点,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并且掌握。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往往来自对科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知识发生过程包括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科学知识原理的建立过程,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知识发生过程的再现。例如,遗传学中染色体理论的建立过程;基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等等。在这些重大的生物科学理论、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同时学习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总之,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限量的习题解答,要引导考生逐步达到“解析一道习题,解决一类问题,增强一种能力,学会一种思维方法”的复习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教学效果,真正提高高考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打造特色英语课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