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参与度 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改革

时间:2022-07-21 12:41:20

提高学生参与度 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改革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课堂活力,不仅具有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一、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教师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教师态度和蔼,面带微笑上课,能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能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得到放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的沟通是快乐而积极的。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可见,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准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准备一个好心情,一个轻松的微笑,给予学生一种耐人寻味的亲和力。

教师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既可以调动学生听课兴趣,又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门窗,使学生和教师共同感受解疑、畅怀、回味和神往。曾经,人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枯燥的、空洞的,没有趣味的。其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教材的编写来看,趣味性、实用性大大增强,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有了如此好的载体,给教师上课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巧妙的课堂设计,加上幽默的语言,能为课堂增色,调动学生听课兴趣。如教学《善待生命》一课时,教师借用了一句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使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遇事不可鲁莽,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和终身的遗憾。这样设计,课堂气氛才会轻松、融洽、友好和活跃,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更高的学习意境。

2.创设情境,营造学生参与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疑引思,营造学生参与氛围,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导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期待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组织三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保安表演小品:学生甲到“诚信超市”买蛋糕,认真挑选付款后,出门时被怀疑偷东西遭到保安搜身,回家食用蛋糕后中毒。表演完毕之后,便引导学生就小品提出问题:(1)小品中消费者有什么权利?(2)商家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学生有了疑问,便产生了探究的欲望,经过自学与探究后,得出如下结果:挑选蛋糕――自由选择权;查看生产日期――知悉真情权;价格合理、计量准确――公平交易权;被保安搜身――侵犯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回家食用后中毒――侵犯了消费者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可合理索赔――体现了依法求偿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接着提出保安的行为是否违法?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小品创设情境,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探究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思想和体会,教师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协同性、交往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新方法、新手段,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的“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把课堂恰当地还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又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改革,使教学回归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三、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生意志薄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积极向上的一面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常常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以期盼引起重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教师要注意主动与他们沟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或学科上的特点,及时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整学习心态,对他们提出相应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对于学困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把心思安在课堂上。如可以采取“一帮一”、“结对子”,或者“互助组”、“手拉手”等活动形式帮助学困生。师生距离拉近了,感情沟通了,学生便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热情,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甚至为学生参加中考和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政治经济常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上一篇: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下一篇:浅谈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