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0 10:38:32

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86-02

一、整合产生的背景及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整合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建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整合的方法

1.营造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主要指学校应具备信息化学习的支持系统,能实施学与教的活动。它包括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电脑室、网络室)或者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2.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

信息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作的,可以实现共享多媒体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数字视频、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资源网站、电子教材等。经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网络下载和师生开发获得。除了努力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现有资源,教师也可自己开发这些资源。

(1)CAI课件。分演示型和交互型两种。演示型课件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Dreamweaver)网页工具、Flas工具进行制作。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优化教学过程;明确主旨、突破教学难点;超越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2)WebQuest网络课程。WebQuest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合作性活动。在历史教育中采用网络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和鉴别信息的能力。WebQuest的开发很简单,可以用网页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开发,甚至可以用Word制作。它一般包含六个模块:①情境模块,介绍背景和学习活动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②任务模块,对课程或单元学习结束时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③资源模块,提供完成任务可需要的网上资源清单,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④过程模块,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的预设的描述。⑤评价模块,制定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⑥总结模块,由师生共同总结收获和经验教训。

(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一般包括四大部分:①结构化知识展示,即把课程学习相关的材料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②扩展性学习资源,提供如学习工具和相关网站资源的链接。③学习成果展示,既给学生展示舞台,又为下一批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④网上评议讨论,让学生能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4)专题Blog(博客)。它形式上是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贴子所构成,除具备知识管理功能,还能支持研究性学习,实现协作式学习。专题Blog也可以包含结构化知识展示、扩展性学习资源、学习成果展示、评议讨论四大块,学生在这里更易发挥自主性。

(5)概念图(思维导图)。所谓“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也被称作思维地图、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它可以成为整理加工信息,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的工具;师生表达、交流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讨论问题进行头脑风暴的“聚合器”;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专业概念图软件有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

3.创新信息化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依靠的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还有数字化平台、信息化资源。

(1)课堂演示方式。信息技术在这里仅仅是作为演示工具,它是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利用教学课件,直观形象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图表等显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演示型课件、教学概念图。

(2)随机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先后、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路径虽然不同,但最终都获得对同一内容多方面的认识。随机进入自主学习思维发展训练(问题思考)小组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效果评价。支持它的信息化资源主要是交互型课件。

(3)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目标上网浏览相关网站,确定合适的探究主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借助网站资源进行资源利用、自主发现的学习。

(4)协商合作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利用教学平台(Blog、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借助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

(5)实践创新(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历史问题,以互联网为平台,获取、整理、交流信息,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最后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完成学习任务。

三、整合研究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传统历史教学的关系。研究在整合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和传统历史教学手段的关系,使历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整合的目标、内容、方式。主要指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化的研究、教学的方式和策略研究、教学的评价研究。

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4.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环境的构建、数字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

5.不同信息设施环境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学生人手一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以研究不同配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师生或学生互动方式等。计算机以多种方式用作教和学的工具,例如合作小组平台、演示平台、独立研究平台、学习中心、协作小组、信息技能培训、小组教学等,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要重点研究教室里只有一台计算机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6.中学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网络的、融于教与学过程中的、共建共享的中学历史动态资源库的结构特征;网络、学校和社会资源同步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集结和重组的方式和操作方案;基于课程资源的教学模式等。

上一篇:培养英语语感,促进英语教学 下一篇: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