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

时间:2022-07-20 10:25:39

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职业分工受生产力发展现状制约,各种职业利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导致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情况及其重要性,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作一探讨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85-03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领域越来越宽,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的出现。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将来要投奔到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之中,因此,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为在将来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履行职业义务,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有较强敬业和奉献精神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基本状况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整体上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不利的认识倾向:对将来职业冷漠、无所谓。在爱岗敬业方面,认为往往是根据所提供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好坏,来论对职业的热爱及专一程度,缺乏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在诚实守信方面,有假证书、推荐书填写材料不实及失误推诿责任之倾向;在办事公道方面,有存在着私心较大,一定程度上有假公济私、等倾向;在服务群众方面,有存在个人主义、不关我事漠然处之现象;在奉献社会方面,奉献意识弱化,过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有明显功利主义倾向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逐步深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一起,使得传统道德准则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受到考验,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准则又没有更好地显现和发挥作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成了社会的一大弊病,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甚至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这些状况极其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使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偏离。

(2)家庭因素和教育机制的影响。部分家庭成员在工作岗位上未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言谈中时而不时的流露对职业的倦怠,使得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轻视;大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过多的重视对孩子智育的开发与培养,忽视了对其德育的引导,更谈不上对孩子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再加上目前我们的教育选拔机制,主要还是通过智育来衡量和评价的,即使德育参评,也只是作为一种参考,这种教育体制极其容易导致“重才轻德”、“重技轻德”的现象。

(3)大学生自身选择的多元化。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极其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人们思想也出现多样化,并且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顺境中长大,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挫折教育,在意志、情感等方面均较为脆弱。上中小学期间生活基本上是依靠父母来安排,很少有机会了解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在敬业方面,当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门庭若市,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以解决她们前途问题等。

2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1)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各行业、各部门的具体职业规则。职业道德从表面看,一方面是一种个人行为,涉及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从业人员、每个行业集体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也将有序地、和谐地、健康地发展,社会的和谐也将向前不断推进。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未来行业发展来说,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2)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必备的素质要求。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退,就业难问题还没有充分得到解决。而在我国,随着各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大批应、往届毕业生涌向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行业甚至每一工作岗位都面临大批竞争者,而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或者说素质较高的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当一批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现实,然而有竞争才有动力,才有发展。因为行业终究要发展,发展就需要人才,只不过是要选择更优秀的人才而已。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技巧,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有助于明确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助于顺利地走上社会、融入社会,促使在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重大转变中,尽快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首先,发挥高校中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自我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把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热爱集体、服务大众、友好合作等职业道德品质;其次,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宣传和教育,拓宽教育渠道,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等来促进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深化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以此来激励熏陶当代大学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

(2)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冷漠的状况,告诫我们在平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要有意的对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加以突出和强调。首先要求老师们要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克勤职守,关爱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职业道德观;其次,要不断探索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再次,要把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中,广泛引导大学生参与,把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进而升华为道德意志和信念,最终实现对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实践。

(3)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个人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培养和积累,不是学生个人或几个人所能简单认识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个人和整个社会联动来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父母自身的学识及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从小就能分是非、明美丑、辨善恶,为孩子今后健康成长打下好的基础;学校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去丰富学生的头脑,用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要运用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扬善除恶,宣传“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

(4)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讲坛,要走向实际生活,走向社会。比如,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形式,通过组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引到社会的现实中去听、去看、去做,去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力求跟上时代的要求并寻找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其心目中的精神力量。高校要在校内外为大学生创设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调动自身内在的品质力量应对外在环境的诱惑和挑战,在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更是“废品”。因此,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将来职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就业,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实践中很快成长起来,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孟宪琴,张福磊.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6(8).

[3]樊云飞.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4]朱正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

[5]袁虹.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2003(4).

[6]黄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J].探索,2003(2).

[作者简介]宋中发,男,河南确山县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分析 下一篇: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