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剑川木雕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7-20 03:43:48

浅析云南剑川木雕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滋生了千姿百态的民间工艺,雕塑自古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原始时期的石器和陶器,拉开了我国雕塑史的帷幕。石、木、竹、玉、牙雕等,都是中国优秀的民间雕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木雕,是最古老的民间工艺形式之一。作为雕刻的分支,中国的木雕史基于原始木雕的基础之上,经过早(春秋战国一东汉灭亡)、中(魏晋南北朝一隋唐宋元)、晚期(明清两代一民国)的锤炼,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交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如徽州、潮州、浙江东阳、福建莆田、云南剑川木雕等。剑川木雕更是木雕界的典范。

一、特色文化根源

人类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滇文化,是世界民族群体和民族文化最聚集的地区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滇池和洱海两大水系滋养着这片土壤,孕育出特有的红土地域文化。南诏大理国是云南文化的摇篮,是真正的“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据记载,白族木雕的起源是在公元八世纪,即唐朝天宝、贞元年间。剑川海门口,是剑川木雕的源头。云南剑川木雕艺术独树一帜,它不但是对中印与藏文化元素的继承、吸收、消化,同时也融合了本民族文化元素五千多年的锤炼,它是多重元素相互作用交织下的产物。与多宗教、多民族和复杂地容地貌以及历史文化渊源有血肉关联。

1、宗教特点

自古以来的多种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广泛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冲突,但它奇特的融合性占主导地位,多宗教直接导致了剑川木雕工艺的创作手法和题材内容多样,对艺术的影响意义深远,使白族木雕工艺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2、少数民族和地容地貌特征

据统计,有24个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得“民族王国”之名,在吸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形成和完善了本土文化,每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习俗和古老的文明,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文化。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域因素和环境状况,在诸多少数民族中,保留着无形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且正在继续繁衍和流传着可见可感的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默默守护和延续着早就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精粹的古老文化。

有云南这块广袤无垠,有着深层次文化底蕴和复杂历史环境作温床,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交汇点的剑川,其木雕的诞生、形成、发展、技术升华拥有足够的养料,让他孜孜不倦地、如磐石般扎根成长,一步步扬名海内外。

二、鲜明的材料特色

木雕是雕刻的艺术。雕刻材料品种丰富,有白木雕、红木雕之分。剑川木雕在选材上,采用硬质木材,质地细腻,防腐能力强,一般用银杏、柏木、黄杨木。还有用得较少且生长周期慢的梨木和桃木,另外,还有一些名贵木种如楠木、金丝楠、紫檀、小叶紫檀、沉香、黄花梨等,也有选用缅甸红土、西南桦、及土漆、天然植物漆做原料。有的木雕工艺品也采用质地柔韧且细腻的青皮木,纯朴大方,使木雕工艺品颇具材质本色的原生态美感。加上在明代前后已形成并逐步发展的生漆工艺,使木雕的材料更具特色,美感倍增。

三、复杂糅合的素材与工艺特色

白族木雕的悠久历史文化背景,奠定了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木雕主题内容鲜明,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其图案视觉语意丰富,甚至有着超越其使用价值的艺术欣赏性的特征。

1、内容题材

自古以来,图案就是历史文化和文明信息的依托,此类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剑川木雕图案内容大致以人物、动植物、花卉以及文字类为内容。它们在一定层面上是白族人民民间生活的真实反映,他们恬淡的心境,他们的信仰习俗,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1)木雕内容的人物多为神话故事人物、圣人以及英雄题材的人物。并且由于受多种宗教影响存在以及宗教崇拜,有单一的宗教人物形象,也有多种宗教形象组合使用。其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2)动物图案的运用,如孔雀开屏、双凤朝阳、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等展翅欲飞、呼之欲出的形象。(3)时而写实时而含蓄抽象的花卉题材类的图案,卓越的匠人们也常常会把奇花异草与动物主题内容联系在一起,使木雕作品别具风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4)常用在格扇门装饰上的文字和几何图案等。

2、工艺创作

剑川木雕创作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自由地选择雕刻内容和主题,加以大量切削雕凿等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二是随行就像,依据自己的感觉与无限的想象力,赋予材料特定的形象。无论何种体裁都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利用写实、抽象、变形等方法,使木雕工艺的刻工细腻精巧,布局疏密得当。以镂、透、衬、比的艺术技巧雕成,其装饰内容与创作手法,给人以自然的亲切感。门窗和大门,更是白族木匠工艺技巧以及心血的倾注之地。

剑川木雕工艺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宋元儒佛文化的影响,洱海地区的统治阶层大兴土木,剑川古建木雕匠艺人走出了剑湖地区,足迹踏遍省内外,接触到各方工匠,获得不少先进技艺,使剑川木雕艺术的内容得以充实,成为古建木雕艺术中坚。第二次本土建筑木雕的技术升华是公元1276年赛典赤的建文庙、明伦堂、倡儒学的号召,汉民们被迫迁入云南各地。与他们随着而来的汉文化,进而广泛传播,影响着白族木雕。随后的公元1264年到1341年的几十余年间,云南各地广泛建筑寺院、道观,剑川木匠四处奔走,促使了木雕建筑工艺名声大振,走向了辉煌历程。此外,如为剑川木雕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西川配隶等,更是为剑川木雕工艺的辉煌铺砖添瓦。

3、独具匠心的工艺特色代表――格扇门

剑川工匠通达文理,木雕主要以房屋建筑及居家家具雕花装饰为主。

格扇门(俗称格子门),通常是六扇为一堂,寓福禄之意,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有借喻、拟人、复合布局手法,格扇门是白族木雕工艺卓越的集中体现。它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匍匐前进。起初,在明朝初期,只有很少一部分大户人家将格子门引入厅堂,当时的格子门重结实厚重,牢靠的窗条和大方美观的饰纹,且并不重雕花。清代以后,随着装饰图案的增多,除结实外,更加注重精美。雕刻艺术也越来越精细,工艺中几乎齐备了全套雕刻艺术手法,如圆雕、浮雕、浅浮雕、线雕、透漏等。雕花层次也有发展,从单层线雕、浮雕的明展到来2-7层的透漏雕花。当你来到剑川,看着剑川苏家大院的中堂格子门,你会讶异工匠们细腻、逼真的刀法;研究福寿梅花格子门时,你会因那榫卯扣接分毫不差的技巧而折服。

四、工艺品中的民族气节

白族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剑川木匠艺人拥有超群的智慧与艺术才华,在祖国文明缔造方面有着重要成就。他们心灵手巧,工艺娴熟,那一件件木雕作品都满载着艺人们无尽的血汗以及悲欢离合的情感,木匠们拥有坚毅的艺术创作精神,开阔胸襟,无惧无畏的民族气节,对真善美的呵护以及对假恶丑的鞭笞,所有的这些高贵品质,都被赋予在木雕作品中,使木雕艺术富于生命力。剑川白族木雕中浓烈的民族色彩被赋予了房屋建筑之上,更是为中华民族的建筑特色增添元素。

【洪文燕 胡维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一篇:论中国当代油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下一篇:浅析汉代瓦当装饰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