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族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7-03 08:49:59

浅析白族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白族木雕是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与检验,形成了今天以剑川木雕为主要代表的白族木雕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审美水平不断更替,加之科技、工艺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从将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来发展和创新白族木雕工艺。

白族木雕工艺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历史十分悠久,发展至今,主要形成浙江东阳木雕、浙江宁波朱金木雕、浙江温州、乐清的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苏州小件木雕等一些不同特色的木雕。云南大理白族木雕作为少数民族木雕工艺,自古以来就蜚声海内外,其中以大理剑川木雕为代表。

一、白族木雕的历史与发展

大理白族木雕属少数民族木雕工艺,与其民族历史一样,具有千年以上的悠久的文化背景及历史。作为云南传统民间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雕于唐代贞观年间的石钟山石刻,曾被誉为“滇西双绝”。

滇西流传着一句民谚,“剑川木匠到处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明代开始,剑川的木雕艺人就穿州越县,足迹不仅遍及云南,还远至与云南接壤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从而使得大理剑川的白族木雕名扬海内外。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剑川州牧张泓在《滇南新语》一书中写道:“剑川硗瘠,食众生寡,民俱世业木工,滇七十余州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几百年来,剑川木匠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及全国各地,缅甸古都曼德勒皇城中的王宫,北京故宫、圆明园、人民大会堂以及昆明金马碧鸡坊和忠爱坊、晋宁盘龙寺、武定狮子山、通海秀山,建水文庙和朱家花园、丽江木府、中甸归化寺、大理杜文秀帅府、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腾冲和顺侨乡民宅、梁河南甸宜抚司署,禄丰黑井镇民宅等建筑物,均有剑川木雕精品杰作。

近年,现代的剑川木雕更是名扬国内外,昆明官渡区古建筑的修复,金马碧鸡坊的重建都表明了今天大理白族木雕的长足进步。为云南民族博物馆制作的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木雕,由134块木雕组成,长97.6米,高1.8米,共计176平方米,堪称全国木雕之最。达・芬奇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木雕。拉菲尔的名画《彼得,你喂我的羊》木雕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评价和影响。

在新的时期,白族木雕得到了新的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下,在众多的木雕工艺的发展之中,如何找到白族木雕自己的位置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关于白族木雕

白族木雕以朴实、典雅、古色古香的造型风格,融和了白族人民追求平静、和平、自由的生活思想,形成情形交融的,独具浓厚的民族特征的云南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这是白族木雕的特色。

白族木雕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建筑木雕;第二类是家具木雕;第三类是木雕工艺品。这几种类型,各有特色。

白族建筑木雕:木雕在白族建筑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白族木雕能做古建筑及居家的雕花装饰,且多用于建筑物的飞檐斗拱、木雕挑头、过梁木雕、格子窗花等部分。其中格子门是白族木雕艺术最为精彩的地方,置于寺庙大殿和居家正厅客堂,一般设置为三合六扇,每一扇均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面部分多雕刻镂空的历史人物及典故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花鸟图案,或者是极具白族本土文化的图案样式,这样的镂空结构便于采光和空气流通,中、下部分则用浮雕来装饰,常见的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梅花报春”等图案,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家具木雕:剑川木雕家具以雕花木石结合结构见长,在云南名贵木材进行艺术加工基础上再结合了美观大方的大理石,形成白族的独特风格,在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上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在今天已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木雕艺术。这在众多的家具工艺中是独具特色的。白族木匠常在家具的靠背、护手、脚趾等部位均雕龙绘凤,非常考究。其图案如凤穿牡丹、百鸟朝凤、双凤朝阳、卷云游龙、梅雀争春等,不仅充满了生活气息,且经过油漆或彩绘,更使家具显得古色古香,熠熠生辉。同时又结合了天然大理石的水墨花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云木家具风格。

木雕工艺品: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分纯观赏性的木雕陈设工艺品和木雕实用工艺品两类。如落地灯、壁灯、漆器屏风、木刻屏风、镜架、笔筒等以及一些纯装饰性的木雕工艺品。昆明安宁曹溪寺大理国木雕南海三圣、姚安县兴宝寺木雕菩萨像均为宋代作品。原在剑川县沙溪某本主庙,现为省博物馆收藏的木雕佛屏,为大理国时(宋朝)的作品,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木雕之一,弥足珍贵。

白族木雕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将自己的和文化思想融入作品之中,使白族木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工艺。现代的大理剑川白族木雕基本上用于各种建筑及家具上,是实用性很强的。而不像古代石刻艺术则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这就为白族木雕在今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将白族木雕与今天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以求得新的发展。

白族木雕的现状

剑川木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逐步摆脱了沿袭几百年来的固有技法,从单一的传统工艺,派生出其它的艺术品类,并以创作者各自的艺术特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风格和技法,丰富了创作的形式,扩展了创作的内容和范围,呈现出一派可喜的局面。作品在追求收藏价值和案头观赏美的同时,以古朴、端庄和浑厚的艺术韵味,把剑川木雕质的美感层层地展示出来,工意相融,富有时代气息,并开拓出自然淳朴的树根形雕刻艺术和以势造型、挖掘黄杨木内在肌理美的劈雕艺术,使古老的黄杨木雕焕发了青春,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白族木雕已发展成以大理剑川为主要代表的木雕工艺。在剑川地区,狮河村是最大的木雕产品加工基地。早在1975年,剑川木雕因在广州春交会的成功展示,就已在全国声名鹊起。随后,随着改革开放,产业结构的调整,剑川木雕得到长足的进步。作为剑川县木雕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截止到2000年底,狮河村从事木雕共379户,约占总户数的70%;木雕艺人达579人,约占总劳力的44%。①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剑川白族木雕的发展情况。

现在剑川白族木雕的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

(1)企业经营:这些企业最初是国家集体制,具备完整的生产、经营、销售的系统。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剑川木雕工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经营状况上还较好的有剑川民族木器厂。近年由中国木雕工艺大师段国梁新创的剑川古典木雕家具是引领着白族木雕的时代标志。在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剑川白族木雕在国内外已经享有盛誉。现在国家企业改制也牵扯到了剑川民族木雕厂,如何在新的时期发展新的白族木雕工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

(2)家庭作坊:现在,在剑川已有数十家,它们都具备自行生产、经营、销售的能力,作坊中有固定的木雕工人从事木雕工作。虽然大家生产的产品大致相同,但因为市场的需求量大,彼此之间竞争冲突的压力较小,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共存共荣。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社会宣传方面缺乏规模性和层次性,自身产品又缺少新的发展,因而白族木雕现在正面临着其他木雕工艺的强大竞争。

(3)个体雕工:除了家庭作坊之外,大多数白族雕刻艺人都是作为雇佣雕工生存。这是一种较为自由的生产方式,但也存在缺陷。同样,个体雕工因为是接受定单而生产,已渐渐脱离了传统的个体艺人的自足生产方式,在生产上缺乏创新,并且由于这些雇佣雕工并未脱离农业劳动关系,并未形成专业化道路,造成在工艺精良程度上的不平衡。

白族木雕的发展具有浓厚的乡土社会的特点。从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建立的木雕作坊到不脱离农耕生产的木雕艺人,再到艺人同作坊间凭借彼此熟悉的邻里关系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无一不流露着乡土社会的气息。②这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现在白族民间工艺已经逐渐加大了对外交流,但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工艺发展模式与现代的工业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的矛盾,如不加以调节,改进和创新,那么白族木雕工艺将会在外来木雕工艺的强大压力下,逐步瓦解,甚至导致传统木雕工艺的逐步消失。

目前白族木雕产品的销售主要有零售、批发和订做三种方式。零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大理地区;购买者主要以当地百姓居多。而批发商主要来自云南内地;订做客户主要来自吉林省、台湾、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地。可见在国内大多数市场还尚未开发,这是白族木雕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契机,也同样是一个困难。

木雕产品的商业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族木雕工艺的繁荣与发展,防止了白族传统木雕工艺传承中断裂。但另一方面,这种商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木雕工艺品的艺术含量。同时商业化进程也加速了外来木雕品种在云南的竞争强度。如何在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传承和发展白族木雕需要我们去深思。

白族木雕的传承与发展

一件木雕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细腻、流畅和优美的装饰艺术之享受,让人们在欣赏之余,往往渐入佳境,流连忘返。东阳木雕的创作果断地摆脱了程式化的单一格局,而以各种材质肌理美的艺术创作形式将木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给人以美的震撼,从中看到了那原本深奥的传统木雕技法与现代审美观结合以后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是如此强烈。这是白族木雕目前急需发展的方向。

今天的白族木雕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为云南民族博物馆制作的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木雕,1986年为英女王制作的全套家具,以及丽江古城木府和昆明金马坊、碧鸡坊、忠爱坊重建的木雕制作都体现了白族木雕的进步。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云南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使得云南经济发展的同时,外来产业也加速进入云南。今天已经有多种地方木雕产品涌入云南,如东阳木雕、广东木雕、苏式木雕等在云南市场上已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云南传统木雕工艺将走向何方,作为代表的白族木雕工艺又将如何继承和发展?时代赋予的任务是艰巨的,且又是幸运的。对于云南剑川木雕来说,在继承传统的木雕精技绝艺的同时,还要自由地选择和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是很困难的。如何确立白族木雕在今天市场经济中的位置,这是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白族木雕现状的分析,我们就白族木雕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木雕传承和发展方式

首先民间艺人作为民间工艺的主体,在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的同时,要提高艺人的自身素质。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则是市场的反映。要发展民间工艺,民间艺人就要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接受市场的洗礼,将白族木雕工艺的发展与市场的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发展白族木雕工艺。

其次要改进现有的木雕师徒传承制度。现在大理白族木雕技艺的传承主要是师徒传艺方式。这对于现代的商业化已经不合时宜。要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方式。将技术普及面推广。

再者,在木雕工艺的发展中应该将传统的技艺与文化和现代的许多理念结合起来,破旧立新。就如现在藏式家具,明清家具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中,在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理念相渗透中发展起来,现在已成为高档的家具用品。再如,剑川木雕家具以雕花木石结合结构见长,在云南名贵木材进行艺术加工基础上再结合了美观大方的大理石,形成白族的独特风格,适应市场的需求,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远销海内外。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宽我们的视野,吸收更多的有益的东西,进而求得新的需求。

二、传承内容方面

在工艺技法方面。传统的木雕技法有选材、锯木、砍劈、刨木、打钻、划线、锉削、戳胚、雕刻、喷漆、组装等基础工艺内容。如何将现代工业的科技与传统技法结合这是白族木雕工艺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审美方面。现在白族木雕正处于从形式美发展到艺术美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市场经济介入艺术创作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白族木雕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着形式上的刻画,却忽视了艺术美这至关重要的一面。形式美与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统一体下的两个方面,从表面来看,许多作品很细致,造型也很细腻,但这种现象却掩盖了我们本应该注重的事实与性质,这就是木雕创作的“艺术美”。木雕艺术之所称之为艺术,当然要突出艺术的内涵。无论任何形式的创作,其“技术”都是手段,而“艺术”才是真正的目的。应该在“技术”与“艺术”的并举中将木雕创作的艺术美通过形式充分体现出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过于追求形式美,以至出现了单纯形式的雕刻作品,甚至转化到“以简代形”的粗劣创作形式,在木雕作品中出现满、杂、粗、艳等现象。满,即是面面俱到,非把材质雕遍不可,使人感到无喘息之机;杂,就是内容过多,衣纹、道具布局繁琐,主次颠倒,无法以题点明,也达不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粗,就是粗劣,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危害甚大,一些珍贵的材料,雕刻中竟不伦不类地随意挥刀就凿,使作品从动态结构乃至表情刻画偏离了形式的基本性,使人望而却步,不敢恭维,既浪费了材料,又给作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损失;艳,就是过分追求作品表面亮度,其实在现实人们的审美观念中,对木雕艺术品的色泽十分考究,色泽的柔和与古朴占据了相当大的艺术比例。为什么古老的艺术品让人喜欢,就是因为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呈现出的色泽唤起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意识,并生发了异常的吸引力。

关于材料的肌理美,这是一个既熟悉但又往往被忽视的普遍问题。木雕作品的美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材质的美感,特别是材料内在所挖掘出来的肌理美感,它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提升作品的意境。所谓“物尽其用”就是力求材质的自然美能够得以充分利用,使之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在阐述了木雕创作从形式的刻画到艺术趋向的探索之后,我们还应该注重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够轻易抛弃自己的潜在意识,忽略了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盲目模仿别人,刻板附庸地仿制别人的作品,其结果也就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貌,削弱了自己的风格。以致无法深入进行艺术美的创作与探求,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自我而盲目地模仿他人,否则,就很难发挥自己的真正长处。

木雕创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无疑是个性与信念的定位。性格可以影响艺术的构思,即个性可以策划艺术的本身。随时产生的灵感会带来艺术的真实构思,为了不使信念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要求随时随地注意信念所处的关键位置,具备自我鲜明的个性,而不至于被外部的事物所左右。对于不同的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但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因此,要想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量,就必须确立木雕艺术创作中与众不同的信念与个性。我们之所以强调自己的个性,强调个性中所包含着的种种情感,以及个性中确立的信念的定位,是因为倘若追求木雕创作的艺术美,就必须有鲜明的个性、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创作中追求与作品交流、对话和体验,把作品比做鲜活的生灵,比做自己的本身,只有将自己情感真正融于作品中,才能够领略到作品内心的情态。

三、其它传承和发展的辅助方面

现在全社会对抢救、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的意识不强,在抢救、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上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城乡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优秀民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地方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民间文化、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

这就需要政府在保护和发展白族木雕工艺时承担起很大的责任。一方面应组织力量,就白族木雕工艺的现状和资源分布情况展开调研和普查,及时地对白族木雕工艺的各个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2002年大理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宣布入选2002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名录。现在联合国又将中国的民间剪纸列为“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这些都给我们提了个醒,民间工艺的保护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对民间工艺的宣传。在2002年7月,中韩民族造型艺术特别交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位于滇池畔的云南民族博物馆正式揭幕。展览共展出我国56个民族的350件(套)服装、服饰和韩国的340多件(套)民族服饰及造型艺术,同时,有两国民族工艺技师现场演示传统工艺。像这样的交流活动应该多举办,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作出贡献。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我们不要光是借鉴别人的东西,也要把自己好的东西拿出去,得到别人的欣赏。在这一方面要好好的发展,要宣传我们的文化,要让人家认识到我们的美,我们文化历史的可贵,要用这些东西去打破中西文化之间的隔阂。”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白族木雕艺术的宣传,赢得更多的关注,为其发展注入延续和发展的现代新鲜血液。

四、将民间工艺导入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经济是民间工艺发展的基础,民间工艺只有在经济竞争中才能求得发展。而现在云南的传统工艺产品市场良莠不齐。许多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濒临倒闭,不少个体私有企业重利轻艺,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产品的艺术品位和质量,粗制滥造,工艺缺乏创新,致使工艺产品的品位和质量每况愈下。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充分体现民间工艺的价值,才能让民间工艺有长足的发展。

创作的环境和空间是客观的,也是有限的,而创作的思维却是主观的,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只强调社会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什么,而应该时时想到自己要为这个社会创作些什么,只有这样,我们就会找到一种无法估量的动力,才能够在木雕创作的形式美向艺术美的转化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定位。

参考文献:

①②黄静华:《剑川狮河村木雕调查》,《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第一期,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出版社。

(民族文化论坛主持 廖惠群)

上一篇:水中国智慧的催化剂 下一篇:清代在台湾供过职的两位大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