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20 11:21:36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摘 要: 本文通过在高中生物新课进行教材课后习题变式训练的教学实践,探讨变式训练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变式训练 学科能力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习,可以丰富生物知识,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其中,生物学科能力属于生物学科素养范畴,生物学科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学习高中生物,一个很重要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平时教学过程中该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学科能力,进而获得能力提升和高考优异成绩的双赢结果呢?

通过亲自教学实践研究,我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变式由来已久,我国自古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无定法”的古训,有学者认为教学中的变式运用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结晶之一。变式是通过变换事物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本质特征,使学习者在鉴别的过程中掌握本质特征规律[1]。变式训练就是同种类型题目,换个角度考查其他方面或相似方面的问题,高中阶段变式训练往往不能采用相同思维方式。

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变式使学习者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深刻理解知识内容,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调查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对一些经典题目进行改编以加强练习,帮助学习者区别不同生物现象,领会生物概念外延,讲述复杂生命规律,尤其复习课中常会运用“变式训练”方式。

其实,变式训练不止可以应用于复习课,还可以应用于新课教学中,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式训练,助力学生理解能力培养

高中生物有很多概念,掌握了这些概念就等于掌握了高中知识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十分注重概念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教学中,我根据课后习题“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多少”设计出变式训练:“人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数依次为多少。“通过这道变式训练学习,学生对核酸、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等概念理解得很透彻,懂得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真正掌握难点知识,并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后学生再碰到考查同一知识点的类似题目就不会害怕了。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二、变式训练,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辩证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抽象思维习惯,学习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学不好高中生物是因为未能养成抽象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习惯。在新课教学中,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这两种思维能力。

例如,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教学中,我将课后习题“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哪一项”的选择题编制成一道画有细胞核结构图的填空题,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引导学生以后碰到一些只有文字描述的习题时,脑袋里再现出教材上相应的图片,并运用其包含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经常进行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跟着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三、变式训练,助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知识迁移指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实质是知识、问题等呈现的情景和背景的变更[3]。迁移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真实写照。具体体现为能否在变化的问题中再现相关知识并做出准确取舍,加以科学阐述和应用。选取典型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课后习题第5题: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CO2叶绿素ADP B.CO2乙醇糖类

C.CO2叶绿体ATP D.CO2C2糖类

设计如下变式训练: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大致过程是( )。

A.叶绿素ADPCO2有机物

B.光ATP叶绿素有机物

C.光叶绿素CO2有机物

D.光叶绿素ATP有机物。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新的不同情境中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真正教会学生学习。

四、变式训练,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新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创造,又包括对原有知识重新组合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新是个人的一种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出和获得。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加以开发和利用。学生这种创新思维并不要求学习者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是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升华的思维意识和基本技能。

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中,当完成课后习题“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后,有些学生联想到教辅上的习题:如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孢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学生能想到这道习题,说明已经懂得举一反三,学会将原有知识重新组合,并重新发现其使用价值,即学生已经具有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的要求。课堂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又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变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变式训练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常孝.生物教学中变式训练的设计[J].中国教研交流,2007,12:16-17.

[2]吴昊薇.变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陆昱.谈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必备的三种能力[J].生物学教学,2005,30(6):13-14.

上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