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课堂自由飞翔

时间:2022-07-20 10:25:21

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课堂自由飞翔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使情境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让孩子的心灵在语文课堂自由飞翔。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尊重生命,营造洋溢温馨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只有在充满温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师生的情感才能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对击始发灵光。我在导入新课《槐乡五月》时,用了以下导语:同学们,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看,那雍容华贵的牡丹,红红火火的杜鹃,清香怡人的郁金香……吸引了许许多多人,而在美丽的槐乡,也有一种迷人的花,那就是——槐花,让我们一起走近槐乡,去看一看,闻一闻,体会那美妙的滋味和无穷的乐趣吧。我用一段深情并茂的开场白,很快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

二、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质疑

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在“嫦娥奔月”这一部分,文中配有一幅美丽的插图:皓月当空,嫦娥衣袂飘飘,向着月亮飞去。教学时我让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当时月色的美好和嫦娥奔月的姿态。学生却对这幅插图发出许多疑问,生1:老师,嫦娥经常接济乡亲,她的生活也应当相当简朴,她的衣服不应该像图中那样华贵。生2:她奔月时,应舍不得她的丈夫后羿,舍不得乡亲,她的头应该扭过来注视大地,想再看看美丽的家园。生3:嫦娥应满脸的不舍,美丽的脸颊上挂满泪水。面对学生对文中插图质疑的课堂意外情况,我大加赞赏,并为学生的精彩发言叫好,因为他们已对文中的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一位教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大家理解“孤帆”这个词时,大部分同学说是孤零零的一条船,而一位男同学却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我从孤帆这个词儿体会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大家想想看,这时候的江面肯定会有很多船,可作者为什么说是孤帆呢?我认为当时作者的整颗心、满腔情都在好朋友孟浩然身上,即使其他的帆进入他的视线,他也视而不见,真可谓:千帆驶过皆不见,唯见浩然一扁舟啊!”学生那充满个性的发言,怎不令人为之喝彩!童言、童心、童趣回归了课堂,那种感觉令人叫好!

三、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1.激活想象,学会创造

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不排斥“静”。留一点空白,让学生静心思考;留一段寂静,让学生默读,用心与文本对话。频繁的问答,难以达到对话的最佳境界,有时,有段冷场往往绽放智慧的火花。课程、文本、课堂、思维……都有许多“留白”,给不可预测的事件留下展开的契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例如,在《船长》的教学中,当最后哈尔威船长随着诺曼底号巨轮一起沉入大海深处时,我抓住墓志铭这个空白点,让学生给哈尔威拟写一则墓志铭。我先用几则名人墓志铭作引导: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

司汤达:活过了,爱过了,写过了。

费希特:剧终。

这几则墓志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几分钟后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哈尔威 。

——英雄船长,永垂不朽 。

——大海是我的故乡。

——我来自大海,我回归大海。

——我在天堂为你祝福,请不要为我悲伤。

我提供的几则名人的墓志铭,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契机,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所留下的“空白”中,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迸发灵性,妙语连珠。

2.拓展延伸,注重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教师应布置一定量调查、访问等实践性的作业,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如学完《掌声》一课,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掌声的含义,编写小诗《掌声像什么》,再把全班同学的精彩语句汇编成集《我们的诗》,在班上让学生传阅。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七自然段时我相机引导:比武失败,洪教头满面羞惭离开。他离开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他一定会将自己与林冲作个比较,也许内心会说,唉,我啊!真枉为柴大官人的师父啊!请同学们现在写几句话,题目是《洪教头的内心独白》。学生在课堂上觉得有话可写,许多学生独白练笔令老师也拍案叫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布置些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作业,让学生课堂上的所学变得更有意义。

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改变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在儿童文化的背景下,把阳光引进课堂,用智慧呼唤童心,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

上一篇:浅析思想品德开放课堂的营造 下一篇:品词嚼句悟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