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乱拿东西,该如何教育?

时间:2022-07-20 07:46:22

孩子爱乱拿东西,该如何教育?

2~3岁

女儿最近看到喜欢的东西,不管是谁的,不经允许就拿。我好好和她讲过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她依然置之不理照拿。我该怎么教育她?

2-3岁的孩子还没有建立牢固的物权意识,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分不清楚“我的”“你的”“他的”和“公共的”。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可能是好奇心驱使,也可能是孩子平时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孩子觉得缺乏足够的爱和关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者看护人界限感和规则意识不强,给孩子起了一些负面的误导等,孩子以为所到之处,东西都可以随手拿来。但是,无论是由于孩子年龄特征、教养方式还是环境所致,这个阶段父母都要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和规则意识,不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建立规则。要告诉孩子,只有自己家里的东西或者父母给买的东西,才属于孩子自己,其他别的东西都有主人,比如属于公共场所,属于别的小朋友,或者属于商店等。如果想要拿,必须经过上述物主同意,如果没有经得同意,自己随意拿东西是不对的。

鼓励表达。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就拿,父母可以需要进一步通过语言引导孩子表达需求:“孩子,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东西?”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父母需要跟孩子讲:“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更爸爸妈妈商量我们能够也买一个?但是不可以拿别人的。还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这个东西可以让我玩儿一会儿吗?等玩儿好了就还会去!”等,通过此类语言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喜欢一样东西,可以有其他的途径获得,但是不能随手拿走。

榜样示范。家庭成员要行动一致,为孩子树立起示范作用,比如拿孩子东西的时候,首先征求孩子的同意,问一下“宝宝,我可以用一下你的东西吗?”这样让宝宝通过行为模仿来养成习惯。此外,分清楚哪些是公共物品,哪些是私人物品,帮助孩子理解物权概念,建立物权意识和尊重别人物权意识的习惯。

切忌当众斥责。当发现孩子拿别人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问问 “宝宝,这个东西哪里来的啊?怎么跑到你的手里了呢?”鼓励孩子表达事情的经过。当孩子把事情经过讲清楚之后,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个东西的真正主人是谁,它只能在购买或者经过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拿走和使用。”这样既帮助孩子建立了规则意识,也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更不会引起别人的偏见和误解。

上一篇:规范管理 精准施教全面提升职业农民培育水平 下一篇:正念领导力当东方智慧遇上西方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