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20 05:20:04

浅谈创新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

摘 要: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性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多个方面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优化课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生物课堂;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4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行为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感知创新紧迫性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绝不意味着学生抛开课本,离开课堂,去搞几个发明或专利,而是这里是指教育创新。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有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行动。那么怎样进行生物创新教育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作些初步探讨。

一、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只有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以极大地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以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自我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心理上感到自由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自由的心理”;他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思维的火花,不怕别人讥讽。创新意识往往在“豁然开朗”“茅庐顿开”或“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中萌发。为此,教师首先必须放下架子,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感,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其次,鼓励那些思维“另类”的学生,提高师生对他们的容忍度;再次,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功能”,把爱融进学生的心田,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让积蓄的微笑包围全体学生。

二、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的“干扰”

要求教师把课堂看作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这是推陈出新的过程。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等于教学流程,要向着关注教学过程以及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方面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强调排除一切干扰,以保证教学的顺畅,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禁止“喧宾夺主”和“节外生枝”,这样做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善于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要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节外生枝”,使其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当然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所提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三、在管理方式上变“惩罚型”为“沟通型”

传统的课堂管理往往强调教师如何控制课堂,如何组织教学,其重心是纪律和课堂程序性控制。其主要特征是课堂沿着教师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未能给学生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师生严重对立,反而不利于教学。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善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习惯;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要从过去的惩罚性策略转向预防性策略,把主要注意力用于预防。并且利用积极的语言干涉,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切忌使用消极的语言。常用的语言有:“学习是要保持安静”“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对应消极的语言是“学习时不要发出嘈杂的声”“不要抄袭同学们的答案”。一旦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就然会赢得课堂,就会正确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正是新课程所要求的。

四、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为什么?’这是成功之母。”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参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时提出的。他的寓意是教导大家在学习中要敢于且善于不断提出‘“为什么”。所以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施教,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习产生问题开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结,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乐趣。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节课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解决了多少个高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高质量的问题。可以说,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造力一般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三个层面,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学过程必须着眼于此。一是要注意思维的层次性――教学设计的选择应先“难”后“易”。教师的设问应先“大”后“小”,教师的提问应先“错”后“对”,学生对问题应先“猜”后“证”。二是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过程性――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加强教学猜想训练。三是要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四是及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确保学生思维的畅通。

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有价值的创新意识和创见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教师创新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责任和时代责任。

七、要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设计和在教学中引入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时代和素质教育对生物教学的呼唤。生物教师应积极地教学中尝试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以上几个问题是相互联系、渗透、包容和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并有所侧重地把握具体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有利因素从不同方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性。三尺讲台结束创造的天地,教学过程中,只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就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素质。

上一篇:基于数学思想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下一篇: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让口语交际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