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0 04:06:43

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理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深层次教学改革的洗礼。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引导学生要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

等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

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已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不会提问题,教师可以从思考题、课后习题等方面进行启发。如我在每节课结束后,都会有针对性地提一些有关新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预习。首先,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了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带到课上,师生共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优化的学习课堂,形成自主参与的心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大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设优化的学习课堂,营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修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三、发挥集体力量,鼓励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提出自己学习所不能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小组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代表提出,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直到达成共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

“历史问题抢答对抗赛”,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课本内容,学生合作设计历史问题,然后有序地提出问题让对方一组同学抢答,最后我对两组的问题质量和抢答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优胜一组。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自主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极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四、授之以渔,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

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学生的“学习”应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要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总之,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不仅如此,还要“授人以渔场”,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供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送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和发现者。

未来学家宣称:“未来的文盲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让他们逐步做到在离开教师这根“拐杖”后自己能够独立“行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上一篇:改变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下一篇:杜绝课堂浪费 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