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导师 查理 . 芒格

时间:2022-07-20 03:16:09

心灵导师 查理 . 芒格

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巴菲特曾说芒格是他的“心灵导师”;作为伯克希尔公司的副主席,查理•芒格被喻为伯克希尔的灵魂人物。

而查理•芒格却固执地坚持着低调的风格,谦逊、恬淡,努力让自己站在公共视线的。

查理•芒格曾这样评价自己:“和巴菲事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只是个注脚。”但被巴菲特尊称为“心灵导师”,这个“注脚”绝不逊于主角。

拿生命比喻投资

查理•芒格1924年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父亲艾尔弗雷德•芒格是当地的一名律师。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查理并未得到更多的关照,但家庭对于他的影响却是难以磨灭的。查理继承了父亲对工作的狂热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941年,查理17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密歇根大学读数学,从此之后,除了探亲,就再也没回过奥马哈。同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年轻人退学入伍。过完19岁生日后,芒格也选择加入了军队,好在他被派去做一名气象预报员,否则我们很可能失去这样一位卓越的投资咨询专家。

战争让芒格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南希,当年轻、战争、爱情碰撞到一起时,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足为奇。两人在众人的反对下步入了婚姻,但最终在孕育了3个孩子之后,因性格不合选择了分开。离婚给芒格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他的大儿子泰迪被诊断出白血病,生命垂危。年轻的芒格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也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巧合的是她的名字也叫南希。再婚给芒格的生活带来了转机,第二个南希的温柔善良,给查理和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使得芒格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中去,两人的婚姻一直持续到现在。

76岁的时候,芒格回顾那段痛苦的岁月,做了这样的总结:“你永远都不应该在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悲剧时,因为自己失去信念而让一个悲剧演变成两个甚至三个悲剧。”芒格曾拿婚姻和投资的过程进行对比,他说:“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机会成本,你应该和能方便找到的最好的那个人结婚,投资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发家于房地产的富翁

芒格注定是要投身于投资行业的。虽然出身律师世家,军队服役返乡后选择了哈佛法学院就读,并且毕业后做了一名律师,但芒格过人的投资天赋仍难以掩盖。做律师的那段日子里,芒格业绩出色并积累了很多经商之道,这也为他日后投身投资咨询行业打下了基础。1950年,查理做了人生中第一笔投资,与埃德•霍斯金斯共同拥有了变压器工程公司,并参与运营。这笔投资给芒格带来了客观的回报率,也让他学会了如何界定优良企业:“好企业和差企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又一个轻松的决定,而差企业常常让你的决定痛苦万分。”

40岁之前,芒格的成绩并不十分出众,但谁都知道,想要一鸣惊人,没有积累肯定是行不通的。曾有人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问芒格和巴菲特为什么不染指房地产投资。殊不知芒格第一次成为百万富翁正是得益于房地产开发项目。

20世纪60年代,南加州人口开始爆发性的增长,人们以每周1000人的速度迁往洛杉矶,而当时土地储备尚充裕,芒格敏锐的预见到做土地开发商是个绝好的生意。机缘巧合,芒格在做律师时接受了一桩遗产案,当事人计划卖掉位于加州理工学院对面的街区一角。芒格却发现开发这片土地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并建议当事人布思保留并开发这块土地。最终两人共同投资进行了这项地产项目开发,并获得了400%的利润。随后两人又进行了多个地产项目开发,独特的投资眼光和项目运作方式让他们获利丰厚,当然,同时收获的还有彼此的绝对信任和深厚的友谊。

与巴菲特双剑合璧

芒格的人生会以这样的方式演绎,不得不提到巴菲特。巴菲特和芒格一样,也出生于奥马哈。两人年纪差距不大,甚至芒格少年时期还在巴菲特家族的杂货铺打过零工。但是两人的首次碰撞却是在芒格35岁的时候。那时候巴菲特才29岁,正沉迷于投资之中,被本•格雷厄姆式的投资风格深深吸引,投资风格也是典型的格雷厄姆手法。与芒格的会面打开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新窗口,那无疑是一次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见面,就这样两个智力超群、价值观相同的人走到了一起。

“芒格为这个财富组合带来了法律观念,他能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快更准地分析和评估任何一项交易。他能在60秒内看到所有可能的缺陷,是一个完美的合作伙伴。”巴菲特说。

对这样一个组合,芒格这样评价:“一个理想的合伙人应该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你可以做一个主导合伙人、从属合伙人或者一直都是地位相同的合伙人,这3种我都做过。人们不相信我会突然成为沃伦的从属合伙人,不过的确有人对于做从属合伙人没有意见。我没有放不下的自尊。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比你厉害。要做领导者,你就要先学会跟随别人。做人应该学会扮演所有的角色,在不同的人面前,你可以有不同的身份。”

芒格和巴菲特合作投资后,两人首个大获胜利的项目就是蓝筹印花公司。在他们的运作下,蓝筹印花从一个不起眼的生产印花的小公司,成长为日后收购喜诗糖果、法布罗新闻集团和威斯科金融的载体,铸就了伯克希尔文化和金融的基础。谈及伯克希尔的成功时,巴菲特曾表示:“正是因为芒格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能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更受人尊敬的公司。”芒格则将伯克希尔至今的成功经营归功于“一个人的头脑主导”,而这个人是指巴菲特。抛开芒格的谦逊,我们看到的是他非凡的胸怀和气度。

成功的秘诀

总结芒格的投资经历,可以发现他对于如何投资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他鼓励独立思考:“如果你完全依赖他人的想法,经常透过金钱取得专业咨询,只要稍微超出自己的领域,你就会遭逢大灾难。”芒格承认,自己需要医疗咨询时,会花钱找医生,必要时也会寻求会计师或其它专业协助,但他不会完全采信专家的话,他会思考他们所说的话,然后继续研究,寻求其它意见,最后自己下结论。

芒格不若巴菲特般,对格雷厄姆有特别的情感与崇敬,但是芒格认同格雷厄姆最基本的教条,这些教条始终都是芒格-巴菲特成功准则的一部分。他说:“对私人股东和股票投资人而言,依据内在价值而非价格动能来买卖股票的价值基本概念,永不过时。”

当被问及如何确定交易价格时,芒格这样回答:“我从未想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投资游戏永远涉及质量与价格的考虑,诀窍在于取得的质量要高过付出的代价,就这么简单。”

喜诗糖果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案例。蓝筹印花在1972年以账面价值的3倍买下喜诗糖果,绩优企业的时代于焉开始。从喜诗糖果开始,芒格敦促巴菲特走上购买优质企业的方向。在芒格的推动下,巴菲特开始购买可口可乐这类永远都有价值的特许权企业,这与芒格经营自己人生的方式不谋而合――“不求迅速的胜利,只求长期的成功”。

回顾蓝筹印花的发展历程时,芒格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从不到4000万美元发展到创造数十亿美元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商业决策少之又少,三年不到一次。这项记录彰显了一种独特心态的优点,不为采取行动而行动,而且结合超凡的耐心与果断力。

从律师到投资咨询专家,芒格始终坚持成为行业中最好的那一个,实际上他的确做到了。在芒格的辅助下,巴菲特才得以将一个陈旧潦倒的纺织品制造商,所有人眼中的“财务失误”,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家心目中的“第一号买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如今的芒格已是85岁高龄,经历过喧嚣和浮华,进入了生命中的收割时节。钓鱼、出海、颐养天年,他从来没期待过做一个亿万富翁、做世界上最独特最受关注的二把手,但努力和过人的禀赋让他做到了这些。现在他开始把重心放在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让财富回归到社会中去。

查理・芒格的经典语录 ・ 我认识一位制造钓钩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绿色和紫色鱼饵。我问:“鱼会喜欢这些鱼饵吗?”“查理”,他说,“我可并不是把鱼饵卖给鱼的呀”。 ・ 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是更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而不喜欢仍在人世的老师。 ・ 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 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 ・ 我喜欢资本家的独立。我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我喜欢构思计划然后下赌注,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泰然处之。 ・ 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作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 ・ 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 本•格雷厄姆有一些盲点,他过低估计事实,而那些事实值得花大本钱投入。 ・ 我从不为股票而支付内在价值,除非像沃伦•巴菲特那种人所掌管的股票。只有很少人值得为了长期利益投资一点。投资游戏总是蕴含考虑质量与价格,技巧就是从你付出的价格中获得更好的质量,很简单。 ・ 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 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 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 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 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 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了解一切的天赋。但是人类如果努力去了解、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错位的赌注。而且,聪明的人会在世界提供给他这一机遇时下大赌注。当成功概率很高时他们下了大赌注,而其余的时间他们按兵不动,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与股指期货难“联姻” 下一篇:汪海兵“淘米”淘出个大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