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探索

时间:2022-07-19 09:36:31

基于工作过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探索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院校电类各专业开设的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改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本课程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情况。

关键词:传统教学;工作过程;任务;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80-02

1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我系机电一体化、供用电技术等专业都开设此课程,它不仅对本专业后续的学习很重要,也跟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直接关系,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在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存在以下问题: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下降;②学生普遍感觉抽象,厌学情绪严重;③教、学、做不能有机的结合,理论不能为实践服务;④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些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想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进行基于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改革。

2 课程定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被列入我院第一批课改专业,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确立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和对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制定出适合该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之一就是“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电子线路图、元器件选择与检测、元器件安装与焊接、产品验收与调试、产品维修,我们把它们归纳为“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

通过对“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我们将传统的“电工电子及技术基础”课程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这门课程定位如下(见表1:课程描述)。

这样,变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锻炼技能;变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变学生听从老师指挥的“要我学”为学生根据有兴趣的项目学习的“我要学”;变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为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3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注重整个工作过程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它以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院现有条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将该课程分为9个学习情境(见表2)。

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每一个教学情境设计中都围绕职业岗位所需人才规格,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给予详细的描述。表3是学习情境5――简单直流电源的制作与测试的学习情境设计。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依托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是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应结合课程性质和能力目标,合理安排,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军.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丁德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Z].院教务处下发.2011-3-13.

[3]郭辉.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在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EB/OL].201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支持项目(103087)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谈馆藏图书的书标、条码、书章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