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探究收获精彩

时间:2022-08-31 02:11:38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充分利用孩子的良好天性,有效、高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毋庸置疑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它使得课堂真实并精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低年级;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摇?摇?摇?摇?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5-0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探究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着力点。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中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入学不久,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充分利用孩子的良好天性,有效、高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毋庸置疑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式。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导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而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将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一、精选时机和形式,引入探究

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可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弱。所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要精选合作时机和形式。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创设了一系列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在凌乱的房间里找东西”,引出分类;然后在“帮住在水中的小动物找家”及动手活动“给定的交通工具应行驶在哪儿”中,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在“水果、蔬菜”的分类中,使学生感悟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类就在身边,从而扩展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类的事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提供适时援助,帮助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边缘”,甚至于退出教学的舞台,当起了观众。低年级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是不知从何入手,作为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学法上的指导。

1.由扶到放。

片断一:

《认识图形》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1)找面。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作示范,攥在手里(只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说说看到几个面并用手摸一摸这个面,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操作演示:把教具长方体的一个面从体上剥离下来,贴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

(2)认形。刚才画下来的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放,有的斜着躺,但是我们都把它叫做长方形。

(3)小结方法。刚刚我们用找面、画形、取名、数形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请你用这样的方法发现其他图形。

这是低年级数学探究活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设计,就是先由老师把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按照这个步骤展开操作活动。

2.先放后扶。

片断二:

《可能性》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教师设计了摸球的游戏。

师:同学们现在这个口袋里都放了6个球,有3个黄球,也有3个白球。随便摸一个,你猜测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样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生开始操作,没有多久,学生就发现情况了。

生1:老师,***专门摸黄球。

生2:我们怎么摸出来的都是白球呀?

生3:老师这样摸下去不行,我们小组中有的人抢球,摸了好几次都不让别人。

师:同学们在摸的时候发生了很多的问题,看来我们必须要制订一个规则才行。那么规则该怎么制订呢?

生1:摸球的时候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

生2:我觉得摸完之后要把球放回去。

生3:我们小组要分好工,要有人负责摸,有人负责记,有人负责拿袋子。师:我补充一点,同学们摸的时候,每个人要规定次数,不能多摸,摸完后就换别人,其余没有轮到的同学做好监督工作。

这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指出探究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完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在经历中感悟,深化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结束以后教师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我们要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大重视学习的结果。如果只是让他们探究了而不帮助他们进行总结,那么他们只是停留在动作的阶段,没有关于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结论是什么的清晰认识,更不用说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当做游戏玩了一通。

如教学一年级《有趣的拼搭》中通过看一看(认识哪些物体?)、摸一摸、比一比(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滚一滚(哪些容易滚,滚的最远?哪些不易滚,滚的最近)、推一推(哪一种好推、哪一种难推)、搭一搭(哪些容易搭)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上一篇:培养质疑能力促进自主学习 下一篇: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