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对世界畜禽肉类贸易的影响综述

时间:2022-07-19 08:56:37

动物疫病对世界畜禽肉类贸易的影响综述

摘要:鉴于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绵状脑病和口蹄疫这三种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禽肉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深远影响,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绵状脑病和口蹄疫这三种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典型分析,提出了动物疫病对肉类贸易影响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就动物疫病给肉类贸易所产生的结构性调整和造成的持续性威胁等给出了动物疫病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断贸易的结论。

关键词:动物疫病;肉类产品;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7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肉类产品贸易对全世界相关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主要生产国对贸易出口依赖度的增加,使得贸易出口常常成为其产品的主要出路,而进口国消费者也往往依赖进口产品来满足其日常消费需求。

但过去10年,重大动物疫病在的全球范围不同区域内大规模反复爆发,给全球的肉类产品贸易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绵状脑病、口蹄疫这三种动物疫病,是导致肉产品贸易中断的最核心问题。由这几种动物疫病所引发的国际贸易中断,常会使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一、口蹄疫对亚洲猪肉进出口的影响综述

日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型传染病,它可以在牛群和猪群中通过多渠道迅速传播,并会导致牲畜的死亡和永久性残疾。鉴于其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长久以来。世界的牛肉猪肉贸易分别在口蹄疫疫区和非疫区两个不同范围内分别进行。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口蹄疫非疫区相对稳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彼此认证对方为口蹄疫非疫区,卫生检疫壁垒通常不会影响这些国家相关产品的贸易出口。而那些没有被认定为口蹄疫非疫区的国家。鲜肉和冷冻肉的出口特别是向口蹄疫非疫区出口是受严格限制的,他们通常只能出口加工过的肉制品,如腌制熟牛肉和罐装火腿,因为加工过的肉制品可以杀死致病菌。

1997年,口蹄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一重大事件震动了全世界的牛肉和猪肉贸易。台湾在当年就遭遇了爆发性口蹄疫疫情,导致全岛1,3的肥猪死亡,数量高达400万头。尽管此后台湾为恢复其口蹄疫非疫区身份和重获贸易份额付诸了巨大努力,但台湾的猪肉生产和出口数量仍没有恢复,而是大幅缩减。一方面,日本市场上的台湾猪肉需要满足更多苛刻条件;另一方面,台湾曾经拥有的日本猪肉市场40%的份额,也已为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瓜分。

二、牛绵状脑病对日韩牛肉消费和美国牛肉生产的影响综述

牛绵状脑病也称之疯牛病,是一种容易在牛群中发生的神经系统疾病。1996年以前,人们一致认为该疾病只会影响牲畜本身,对人类健康不造成威胁。但当英国政府宣布研究表明一种新发现的人类疾病雅各布氏综合症可能与该病有关时,人类对疯牛病的关注立刻上升到对人类健康关注的高度。

2003年5月,加拿大政府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随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加拿大的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都立刻颁布禁令,限制或禁止加拿大的牛肉和活牛进口,3个月之后,才逐步解禁。2003年12月,美国的华盛顿州也发现了受疯牛病感染的母牛,导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70多个国家对美国的牛肉及活牛也颁布了严格的进口禁令。美国的牛肉出口迅速从2003年的25亿磅下降到2004年的4.61亿磅。美国牛肉遭遇的禁令,对美国牛肉的消费者,特别是日本、韩国、香港这样的美国高端牛肉消费者的影响十分巨大,由于这些国家市场长期依靠美国牛肉支撑,进口的匮乏使得其国内牛肉价格大幅攀升。

疯牛病的发生,也使得美国国内的牛肉价格大幅上涨。这是因为,持续的牛肉贸易禁令使得美国牛肉的供应日益紧张,而美国国内的牛肉产出总量一直在持续下降..此外,美国的牛肉消费者并没有象欧洲、日本等国的消费者那样在发现疯牛病后就放弃食用牛肉,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没有这么做。

日本和韩国的牛肉消费数量缩减比美国牛肉产量的减少幅度更大。2002年,北美的牛肉占到了日本牛肉消费总量的1/4。而且日本和韩国的消费者比较偏好来自北美的用谷物饲养的肉牛。因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生产大国,传统上用青草喂养肉牛,短时间内改变饲养方式对其来说并不可行。所以说,北美产出牛肉在日韩市场上没有替代品。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亚洲禽肉贸易的影响综述

1998年香港发现了第一例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给亚洲的禽肉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2001年,由于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中国的爆发,中国对日本的冷冻禽肉的出口中断了3个月。2003年底到2004年初,HS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几乎在所有的日本在亚洲的主要禽类供应国出现,鉴于此,这些国家所有的冷冻禽肉出口都几乎停止了。同样作为进口国的韩国,也对其主要的亚洲禽肉供应商了冷冻禽肉的进口禁令。

一方面,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爆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大量增加了对巴西禽肉的进口。由于巴西本国还从未爆发过禽流感,所以除了美国出口的带骨鸡腿肉之外,巴西没有在日本的冷冻切割禽肉市场上遭遇很强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中国和泰国的禽肉出口公司将目光集中到深加工禽肉产品的出口上,因为深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工序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禽流感病毒。

虽然从2000年起,禽流感的爆发导致了整个亚洲禽肉贸易的衰败,但亚洲的禽肉贸易仍在持续恢复,日本2005年的禽肉进口量就超过了2000年的水平,进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也上升了,这反映出深加工禽肉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可以说,禽流感的爆发使得一些亚洲国家高附加值深加工禽类产品的生产逐步发展并迅速成熟。

四、结论和启示

动物疫病发生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疫病发生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禁令或者是从该国进口相关产品的国家颁布进口禁令,由此必然导致贸易的中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动物疫病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个方面就是衡量动物疫病对肉类产品生产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在通常情况下。动物疫病对肉类产品生产国出口影响程度的高低与该国肉类产品产出的出口依赖度有关。如果该国40%的肉类产出都是供出口的,那么贸易中断所带来的市场损失将会比较严重。如丹麦和台湾的猪肉产业以及泰国的禽肉产业,由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当这些国家发生口蹄疫和禽流感时,都因为疫病所带来的贸易中断而遭遇了极大损失。通常情况是,一方面出口贸易受阻,另一方面,贸易的突然中止导致国内市场肉类的供应量激增,国内市场价格大跌。但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虽然禽肉产量大,可对禽肉出口的依赖度并不高,所以受禽流感的影响就较小。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衡量进口国消费者对受疫病感染国家肉类产品进口的依赖程度。如果一个主要的出口国受疫病的影响而使得进口国肉类产品的进口量的减少达20%以上,进口贸易的突然中断必然会导致该国可供消费的产品数量的减少。特别是在本国相关产品的产量或者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不足以弥补这一赤字时,动物疫病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如日本的禽肉进口和牛肉进口就面临着不同的情况。长期以来,日本主要从中国和泰国进口禽肉,但当中国和东南亚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时,日本迅速地选择从巴西进口禽肉来代替从亚洲进口缺失的这一部分,因此,禽流感的发生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影响。而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就不那么容易为他国所取代,由于日本消费者习惯于食用美国用谷物饲养的牛肉,所以当发生疯牛病时,日本并没有寻找到可替代的牛肉出口国,日本消费者的牛肉消费量大减。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情况。因为消费者对动物疫病的恐惧很容易造成消费量的下降,且不同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就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牛绵状脑病来看,就传染性而言,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对禽类和牲畜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难以被控制。而牛绵状脑病就并不具备很强的传染性且传播地也不是很快。另外,这三种疫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来说,口蹄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算不上典型,但是高致病性H5NI型禽流感则可以通过人类与患病禽类的密切接触而传播给人类。一般情况下,高温烹饪可以杀死口蹄疫和禽流感病毒,熟肉制品传播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但受牛绵状脑病感染的肉制品则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因为烹饪并不能消除该病的致病体,若食用受牛绵状脑病感染的动物组织可能导致人类感染一种严重的脑病。

动物疫病的发生,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促使了世界畜禽肉贸易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加速了产品品质的升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肉类产品安全性的提高也有一定益处。

上一篇: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及对食品贸易的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