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管理在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9 04:53:05

危机干预管理在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中的应用

【摘要】 危机干预管理在现代医院医疗纠纷防范管理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医院的信誉与稳定。对医院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实行危机干预管理可大大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医院管理中增强危机干预管理意识,加强危机干预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已经是医院医疗纠纷防范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危机干预管理 医疗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5-02

由于医疗科学是一门不完善、有待发展的科学[1],决定了医疗过程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服务对象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医疗过程中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 危机干预管理的作用

危机干预管理就是在危机事件尚未到来之前,对危机存在的隐患进行介入干预,消除和减少危机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本院于2009年初开始研究引进并使用危机干预管理理论,对以往的纠纷事件加以分析,总结并分析我院以往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且找出纠纷高发科室与高发病种,对纠纷高发科室发生的纠纷再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整改与强化措施,为规避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保障。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2008年――2010年本院当年发生的医疗纠纷数量、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2.2 方法:建立院科三级管理组织,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危机意识及三基知识、沟通技巧、医疗核心制度等培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措施,如《医患沟通制度》、《特级、1级护理病人上报制度》、《危急值上报与处理制度》、《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制度》等制度来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等。同时与上级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定期从上级医院聘请专家来院讲课讲座、讲课及指导手术等,由医务科牵头对医疗危机事件加以干预,对重点病人医务科实施介入管理等措施,尽量通过院科三级质控网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2.3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对本院2008年――2010年当年医疗纠纷发生数量及发生率、纠纷发生医方主要原因之医患沟通不畅、技术原因导致纠纷发生数量及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表1 2008年―2010本院医疗纠纷当年发生数、年发生率

3 结果

3.1 危机干预管理前后医疗纠纷发生数、住院患者纠纷年发生率

2008年干预前医疗纠纷发生45起,住院患者年纠纷发生率为0.25%(45/17979);2009年、2010年危机干预后纠纷发生数分别为38起、30起,住院患者纠纷年发生率分别为0.20%(38/19287)、0.13%(30/22694),2009 、2010年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发生数、医疗纠纷年发生率较2008年未实行危机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危机干预前后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纠纷年发生率

2008年危机干预以前,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分别为15起、10起,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分别为0.08%(15/17979)、0.06%(10/17979);2009、2010年危机干预以后,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分别为2009年的9起、8起,2010年的5起、3起,两年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009年0.05%(9/19287)、0.04(8/19287),2010年的0.02%(5/22694)、0.01(3/22694)、2009、2010年两年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与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

4 讨论

危机干预管理理论是我院于2009年针对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引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践证明,在当前医院医疗纠纷管理模式中,运用危机干预理论,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对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进行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危机干预理论的应用是进一步规避医疗风险,保证医院医疗行为有序运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葛梦华 孔园珍.危机管理在现代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中的应用研究,2011(10)

上一篇:社区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 下一篇: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和产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