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时间:2022-07-19 12:37:50

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摘 要: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独立院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利用学校主阵地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 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35-01

1 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意义

合作精神,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为完成共同事业而形成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一种优良品质,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教育和培养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独立院校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教育与培养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

2 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

当前,尽管独立院校在探索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与素质教育上,加强了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言,则相对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烈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缺乏必要的互助,做事习惯于个人独自行动,不愿与周围的师生沟通。在院系的集体生活中,认为所谓的个性就是不参与团队和集体,事事搞特殊化。部分学生与同学关系过于冷漠,不愿意与教师接近,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尝尝自己默默承受。

2.2 在群体竞争中重竞争,轻合作

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意识在学生中得到强化,相当一部份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对竞争的理解中只把目光定格在个人努力、拼搏上,而忽视了合作的一面,或者不喜欢合作,因而当公众利益或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只考虑个人利益。

2.3 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独立学院的校园生活内容丰富,旨在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喜欢参加学校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常常是费了很大力气举办了活动,参与者却甚少。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大学生对群体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2.4 合作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明显缺乏一种面对与人合作困难的勇气和必要的忍耐力,在合作中不善与人交际和沟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评他人,情绪波动大,并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对家人的依赖性大。

3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原因

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3.1 应试教育及功利思想的影响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一直成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的成绩,合作精神的培养也相对淡出了。这种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扭曲意识,从而缺乏合作精神与能力。

3.2 竞争观念的影响

竞争和合作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普遍现象,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机会的选择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学生对待竞选学生干部、课外科技文化项目申报和研究等方面,也往往过于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合作的重要性。[2]因此社会环境、竞争压力的影响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3.3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家庭条件富裕,从而使其成长环境相对封闭,缺少合作的对象和机会。同甘共苦、合共容共赢的意识也淡化了。

4 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4.1 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

独立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心理机制的引导来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合作精神:(1)从众心理。学校领导应善于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成长,在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可以使个别不愿意从众的同学在舆论的压力下从众;而且善于觉察学生内部产生的不良倾向、错误舆论并迅速制止,以防其形成消极的校园亚文化,避免出现成员之间随波逐流的现象。(2)认同心理。群体的认同感会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团中的领导应通过细致工作,使成员产生认同,以利用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3)服从心理。采用服从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4)模仿心理。通过组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学生去自觉的效仿和相互合作。

4.2 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社会角色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作为主体“学生”,要正确对待校园集体内的分工,主体角色要担任主要责任,勇于担当、负责;作为“配角”、“群众演员”要胸怀大局,不因此而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与“主角”密切配合。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分内工作做好;同时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善于主动合作。竞合理论,作为当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理论,最主要是强调在“双赢”的基础上的进行竞争、合作。因此,正确理解社会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合作为基调,才能从得到良性的竞争与个体发展。因此,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特点,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自己的位置,寻求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

4.3 加强教育改革,发挥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作用

进行课程教育优化,适当设置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课程,给予相应的学分,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合作精神的有关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学成”要求,这有利于发挥教育活动与目标的普及性、针对性、系统性等良好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实现对整体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互动中,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4.4 培养、优化学生的情商

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成长,更应优化学生情商的成长。这就要求学生在自我的情绪调控、情感培养、增强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是促进合作行为发生的前提。物质条件优越、性格独立、价值观不清晰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人格特点,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是学生间进行有效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应采取适当措施,如在新生入学期间开设公共关系、情商的培养等公共课,向学生传授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相关知识,教育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要坦诚待人,心胸豁达,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参考文献

[1] 李元卿.论合作意识与青年人才的成长[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29.

[2] 王春玺.独立学院大学生和谐精神与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上一篇:《电工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探讨与实践 下一篇: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