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7-19 11:53:08

谈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现在的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反应,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必然会影响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具体实施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它对学习活动起着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不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机有多么复杂。总之,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习动机,可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2.使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增强内部动机。

3.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学习动机。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5.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以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过程,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理解的实质是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本质,学生通过学习应能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可能只记住概念的定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涵义,造成头脑中的知识不准确不清晰,或者只是一些字面上的理解,只能应付课本上的典型习题,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之前,往往在头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概念”,这些生活概念有一些是正确的,而有一些则是错误的。要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就必须转变学生头脑中错误的生活概念,即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

三、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达解决的这样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任何情境都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困境,非常熟悉或者完全陌生的事物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或事物,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的分析。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知识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在教学中必须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重视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化学

化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化学活动中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大胆地“再创造”化学。

五、注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化学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创设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

六、重视实践,注意总结

1.充分强调化学学科的地位。化学是最具创造力的科学,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都显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基本生存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高科技开发更离不开化学,化学在创造物质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3+X”高考模式的出现,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屡屡曝光,化学的学科地位好像降低了,化学好像成了污染环境的元凶,岂不知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之见。

2.要搞好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新教材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消除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功能隔离的壁垒,教师的演示和学生观察、分析连体互动,教师扮演着熟练代表的角色,其操作要领、现象观察、结论分析学生自始自终都参与和评判,突出了化学实验的自主性和过程性,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明确和提高。

3.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全方位运用,可为化学教学助一臂之力。合理使用电教媒体,能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上一篇:关于中职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