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负高效课堂的创建

时间:2022-07-19 11:34:54

谈低负高效课堂的创建

窦月超,大学本科, 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获得天津市滨海新区普通话演讲比赛教师组一等奖,“我与滨海新区”普通话演讲比赛大港赛区教师组一等奖,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比一等奖。获得全国第37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天津市第三届、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二届教师基本功竞比二等奖。论文《用爱护航,健康成长》获全国第三届班主任工作学术论坛论文评比三等奖,《体验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在2011年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参加区级课题“小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致力于语文低负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类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师生其乐融融,一张张笑脸似乎暗示了学习的快乐;冷静思考不难发现,要么教学脱离主旨,要么环节偏离目标,要么活动失去方向。这种课看似落实了低负,可惜没能高效。请看这样几种现象:

现象一:缺乏节制的感悟

语文是人文学科,注重情感体验是必要的。然而,教学中常能听到太多的“你体会到了什么”,因此课堂上充斥了“我体会到了……”的空洞之声,至于体会的依据、文本的表达特色及其核心教学价值等则被忽略。这种课,看似情意融融,但和思想政治课无异。

现象二:支离破碎的提问

有的语文课,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疲于应付。那些过细的追问非但没能启发思维,反倒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原本生动有趣的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课,看似互动频频,但有其形无其实。

现象三:偏离初衷的活动

有些语文课,活动一个接一个,环节一环套一环,让人眼花缭乱,看似学得“开心”,教得“舒心”,一番哄闹之后,却不能引领学生走向冷静,也不能指导学生领悟活动的真谛。这种课,学生看似兴致勃勃,但它也仅仅是一堂活动课。

这些课堂的背后,学生习得的不是语文知识,积淀的不是语文素养,而是活动带来的刺激,是盲从产生的快意,是真“高负”,假“高效”,它和低负高效的实质差之千里。倘若只是追求教学过程有多花哨,环节设置有多另类,臆解文本,“跑轰”教学,虽然迎合了学生心理,却也难逃低效的结果。

低负高效,顾名思义,学生不仅要学得轻松,还要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学习效益的最优化,学习效能的最高化。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意图,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因此,低负和高效应该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教学没有定法,但却有我们为之努力的原则。请听我的“低负高效”十二字诀。

要诀一:心中有本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等。每一项阅读内容,教师都要细细研读,了解编者意图,揣度写作意图,抓准文本特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作最深入的思考,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心中有本”保有效。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必带着教案上课,甚至是只在心里谋划而不是洋洋洒洒地写上几页详案,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对教科书的个性解读和正确把握,让我的课充满活力,学生的兴趣被广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要诀二:目中有人

教师的教学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对环节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为躁动的课堂降温,为沉闷的课堂煽火,及时捕捉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调整预设,获得新的成功。

“目中有人”生实效。我以学生为本,通过确定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生感兴趣的、不会的知识,不教一学就会的和怎么教都不会的知识,保证学之有效,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记得教《静夜思》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为了运用“课堂辩论”的教学模式,我有意提问“诗人思念故乡时为什么要低头?”学生听罢面面相觑。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难有这种生活体验,更无从辩起。发现苗头不对,我立刻换了种问法:“诗人低头时想到了什么?”这一降低难度的疑问,既提供了一个好的辩题,又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思念的愁苦。

要诀三:教学有魂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触摸语言、在听说读写中摸爬滚打,乃是语文教学的“魂”。语文教师要摈弃那些“非语文”“泛语文”的实践活动和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追求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化,步骤安排的合理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学有魂”促高效。立足语文学科性质,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保证学生能在语文的浩瀚世界中徜徉。“教学有魂”让语文课显得朴实,也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道。小说《桥》重点体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教授这一课时,为让学生充分感悟,我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的形象,老汉的不徇私情、无私奉献让学生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同时我没有忘记,我教的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我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让大家这样感动的,是怎样通过文字表达的。所以,一番感动后,我们又在朗读中分析写法,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低负高效课堂是我们的毕生追求,以学定教是恒真法宝,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实践,就一定会练就去伪存真的慧眼!

上一篇:中职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