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C语言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9 09:54:17

浅谈技工院校C语言的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 学习自主性不高的现状及C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致使C语言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难以适应技工院校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技工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目标、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C语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语言诞生源于B语言,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也为C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其强大的性能和优越性,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首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但是,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自身基础的不扎实及C语言本身的特点,C语言的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我个人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与探索。

一、C语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根源

在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期间,c语言的教与学斗都存在很大困难,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和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学习更加受阻。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给学生讲的内容越多,学生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钻研较难的知识点上,并且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较难的知识点掌握不好而对整个的C语言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又没有成就感、学生学习困难又厌学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几点:

(一)没有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现在很多技工院校采用的教材虽然是标识有“技工院校”的教材,但往往是大学教材“简化版”,这并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使用,给组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过去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不够,学生编程能力很难提高。

(三)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加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的不够并且对程序设计缺乏深刻的认识,致使听课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作为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与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关注的。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方面下工夫。

(四)实践教学过于简单

其实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书本中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验证。然而,许多技工院校由于机房条件设施的限制使得很多实验不能够在机器上实践,由于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即使开设的实验也对实验目标及要求不明确,学生把“上级操作”当成了“自由活动”,甚至有学生在上机时做些和课程关系不大的活动,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C语言教学改革

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技工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 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不应该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应作为一种应用技能来掌握,重点是培养解决编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能力。根据技工院校的能力目标定位,在内容上以所学知识能够完成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对授课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突出C语言只是作为初学工具的作用。因此就教学改革提出如下观点:

(一)修订课程标准,编写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教材

根据技工院校对学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对教材中的内容应进行合理的整合,对C语言中较难的,对培养基础能力没有帮助的知识不讲或略讲。而对编程实际应用较多,对培养基础能力有较大帮助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加强。

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职业程序员的项目流程规范和方法去分析程序,淡化语法, 每学习新语句都是从模仿例题和画流程图开始,并且每个例题和作业题都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项目流程,把一个程序分为分析、设计、流程、编写调试、测试几个步骤来完成最终的程序。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深奥的理论通过浅显的例子讲解得深入浅出,是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考虑的问题。比如:讲解递归,做一课件形象的演示“汉诺塔”的动态变化过程;讲解判断循环语句时做一段Flas来演示这一过程。通过Flas演示让学生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枯燥的理论就变的更直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比只是在黑板上空洞、泛泛的讲解更容易接受。

(三)引入项目教学方法

目前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后, 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项目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的实例,并由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活和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顺利地过渡到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编程基础和编程方法。

三、结论

技工院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与普通高校不同,教学设备、设施不足,学生自身素质与培养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已有的普通高校C语言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又可保证培养目标,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道路,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育研究的广泛开展,此项工作必定会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

[1] 谭浩强. C 语言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索小利. 关于高职院校《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初探[J]. 科教文汇,2006,12(1)

[3] 李玉凤. C语言教学探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3

[4] 赵国东. 增强C语言教学实用性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7,8

上一篇:弱电设备的雷电分析及防雷保护 下一篇:褐煤锅炉取消燃油系统方案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