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7-19 06:41:40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对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对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实践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

古诗词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因其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对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并鼓舞其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因而,古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方法终生受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古诗词部分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古诗词教学模式分为如下五步。

一、课前预习认识作者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过故人庄》,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获得有关信息,初步认识到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理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用老师介绍的旧模式,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例如,学习《泊秦淮》,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解答如下问题: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同时,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再有所侧重的进行补充,内容可以涉及介绍诗人的诗风,和对诗人的相关评价,以及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等等。例如,对《泊秦淮》时代背景的介绍,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杜牧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三、朗读质疑明确诗意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悱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等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同时,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评议,能够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从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在这个过程中,整首诗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作为教师只是发挥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活力的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赏析想象体悟诗情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诗歌可以采用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等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例如,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可以采用散文描述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意境,也可以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在学习《观沧海》时,可以制作多媒体投影图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五、迁移运用背诵诗文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例如,在学习了《相见欢》和《清平乐 村居》这两首词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出示了两个材料其一,在描写香港、澳门回归,全国人民热烈欢庆的心情时,不妨引用“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样作品所需的喜庆气氛便顿时产生了。其二,在形容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本班代表队在紧张激烈的全市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欢乐场景时,可以引用“却看方才愁何在,漫卷课本喜欲狂”,这里对原诗稍作改动,更能突出作者的聪颖和才华。然后,让学生仿照材料,用上这两首词中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或者稍加改动,使之成为文章中的点睛之笔。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留出时间,在充分朗读领悟的基础上力争当堂背诵,积累丰富的知识。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璋.诗词鉴赏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听力水平不高的原因与策略 下一篇:循循善诱,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