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步步为营

时间:2022-10-25 03:38:13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得法的欣赏,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正确地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欣赏音乐,有效地实践听的艺术,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官能欣赏 联想欣赏 理智欣赏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开发学生的听觉,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培养出一批爱听音乐、会听音乐的人。

“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吗?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的课堂极不和谐。如何打造和谐共进的音乐欣赏课堂呢?笔者从官能欣赏、联想欣赏、理智欣赏三个阶段对师生和谐共进的音乐欣赏课堂进行探讨。

一、从兴趣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官能欣赏阶段,步步为营

学生官能欣赏阶段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音响所引起的兴趣而去听音乐,遇到“听不懂”的或认为“不好听”的乐曲就不愿意去听。因此,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其兴趣,学生才会欣然进入官能欣赏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学生只有对一首歌(乐)曲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产生欣赏的欲望。因此,每节欣赏课一开始,我都要设计好导入语言,设法让学生对该节课的教材产生兴趣。

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歌(乐)曲容易产生兴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比较熟悉的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经常接触、反复聆听的曲目;蕴含着故事情节的乐曲等。于是,上课前我要仔细分析教材并找出其特点。例如,欣赏蒙古民歌《牧歌》,我首先出示蒙古民族服装的图片,讲解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先讲作者阿炳是一位盲艺人,然后介绍他坎坷的一生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欣赏歌曲《大中国》时,让学生边敲边听边唱,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学生会感到这些歌(乐)曲格外熟悉和亲切,欣赏的兴趣就会更加浓烈地延续下来。兴趣欲被点燃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逐步释放出来。真可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从交流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想欣赏阶段,步步为营

在联想欣赏阶段,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渗入主观的分析和理解,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让音乐激发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许多难以言喻的东西,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都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聆听,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他们对所听的音乐有所感悟,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如在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一课,让学生聆听音乐,确立话题,大胆质疑。许多同学不但能简单地说说歌曲内容、情绪,还能设计问题:“打麦号子是怎么产生的?”“打麦号子起什么作用?”“现在打麦时还喊号子吗?”等等。更有甚者,还将自己当曲中人物,想象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的心情,迫不及待的喊上那么几句。在所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得以养成,欣赏音乐的经验逐步积累。

三、从探究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入理智欣赏阶段,步步为营

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有了这样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初步欣赏了音乐,初步了解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后,就会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等,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理智的欣赏阶段。

如在《彩云追月》这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聆听管乐合奏,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让学生选择哼唱、展开想象、用演奏动作表现等活动让学生完全进入音乐的意境之中。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这首乐曲表达了作曲者怎样的情感?”“还有其他的演奏形式吗”……继而引出对乐曲更深层次的学习。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分官能欣赏、联想欣赏、理智欣赏三个阶段,即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再进一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中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动情,使他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达到真切、深刻的程度。我们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来循循善诱,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在深入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一个点拨者、引导者,学生始终是课堂对话的主体。只有主体和主导和谐共进的课堂,才是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新课程标准.

[3]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4]走进新课程(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