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耳穴贴压对老年人疝修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7-19 04:04:53

针灸结合耳穴贴压对老年人疝修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耳穴对老年人疝修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针灸及耳穴贴压,三次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老年人疝修补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针灸;耳穴贴压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术式之一,术后尿潴留指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与脊神经阻滞、手术刺激、患者的精神因素及排尿习惯改变有关,而老年男性病人,往往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更易并发尿潴留,通过留置导尿防治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本院行硬脊膜麻醉下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术后尿潴留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术后8 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 ml,即可诊断尿潴留。排除:尿路结石、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淋病;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年龄60―82岁,男性48例,女性8例。男性经B超证实有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者43例。临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活动受限、全身情况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心理暗示、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等。观察组加用中医针灸,针灸主穴:三阴交、中极,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配穴:气海、关元,艾灸20 min。4 h再重复1次。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主穴:膀胱、肾、三焦;配穴:皮质下、肺、腰骶椎。术后30 min刺激1次,时间为30 s。连续刺激3次,每隔30 min1次。

1.3 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未再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可自行解出小便,且能排尽尿液;有效:经治疗后可自行排尿,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但有排尿不畅感,排尿不尽;无效:连三次治疗后仍不能排尿,需导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运算均在SPSS 12.0软件中进行。

2治疗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部位在膀胱,因外伤及术后,使经络受损,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得通调所致[1]。《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之穴,也为脾、肾、肝三阴经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可以三脉共调,健脾利水,从而达到经气疏通、气血平衡、调节阴阳、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故临床上把三阴交作为治疗尿潴留主穴应用。中极为膀胱募穴,属任脉,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2],中极可使松弛性膀胱引起张力增高[3]。老年病人有气弱、肾气不足、命门火衰的特点,又加术后气滞血凝,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而致此病。气海乃先天元气之海,既补元气不足又兼行气之效,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促膀胱行“州都之官”的职权,在肾的气化功能推动下正常排尿。耳穴是耳廓与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压膀胱穴可使松弛性膀胱和尿潴留者膀胱内压力不同程度升高,膀胱收缩,进而排尿[4]。强刺激腰骶穴,以加强对膀胱神经的支配,利于排尿[4]。

临床实践表明,根据中医脏腑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联系的理论,针灸配合耳穴对老年人疝修补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较一般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避免了导尿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素云.电针治疗尿潴留52例.中医杂志,1996,37(3):387388

[2] 刘公望.现代针灸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53.

[3] 刘启庭.实用中医护理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5

[4] 黄丽春.耳穴诊断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77

作者简介:

王琳,女,(1967-),湖北省武汉人,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上一篇:股骨颈骨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下一篇:烧伤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