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校园文化论文

时间:2022-07-19 01:21:14

新媒体下校园文化论文

一、新媒体与校园文化

(一)新媒体

新媒体的概念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定义:“新媒体就是注重使用网络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的优越性,进而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互动的媒介”。这种媒体形态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依托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内容(如网络视频通讯、网站论坛、博客等),以手机为载体的内容(手机信息与游戏、手机电视等),也包括数字电视、楼宇与车载移动电视等。“数字化”和“互动性”是其本质特征。

(二)校园文化

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界定目前也形成统一认识。笔者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一种精神传承与再塑,社会先进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导,大学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底蕴,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习与活动实践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宗旨。

(三)新媒体与校园文化

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因其良好的自由性、时效性与互动性被大学生广泛接受,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新的特质,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也成为新媒体的新内容,众多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如高校网站与BBS、人人网、官方微博、微信等。

二、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里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以排山倒海之势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新媒体作为一个重要沟通载体与每个大学生息息相关,作为一个重要渠道让大学生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获取想要的信息与新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新媒体带来的非主流文化左右着大学生的认知、学习及其生活方式的同时,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冲击不容小觑。因此,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到来的时代,校园文化浸润其中,深受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创造了机遇,更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引导功能面临巨大冲击

文化是大学的个性之所在,是大学中重要的隐性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带来的教育力量虽无形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学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任何形式的校园文化都在表达着大学特定的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的思想方向。大学文化引导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形式对学生学习、交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也依赖于学生对大学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依赖于师生对大学文化的自觉维系等。大学的校园文化自有大学以来,其教育功能就得到不断显现与提升,而到了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引导功能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新媒体出现后,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了划时代的变革,这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师生关系,对传统校园文化的教育形态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众所周知,新媒体带来了信息大爆炸,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新媒体附载的大量信息良莠不齐,社会上的不良思潮随之侵入校园,如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功利主义等,这些“垃圾”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十分深刻,而且这种影响是难以把握、无法控制的。对于世界观、人生观还在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易受腐蚀、易于迷惘,更易随波逐流甚至堕落。开放的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距离,但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削减了大学文化建设主体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虚拟空间取代了有形的阵地,大学文化传播的核心价值遭受不断的冲击,维系大学文化传统举步维艰。可以说,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核心要素渐被解构,传统大学文化的引导功能渐被侵蚀。

(二)校园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更加脆弱

新媒体在改变、重塑大学生的认知与观念的同时,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包含了两面性:一方面,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更加省时省力,网络带来的“地球村”效应不免给人以“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人们在虚拟网络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给自己归属感的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归属需求,对于大学亚文化培育与发展亦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人际关系的虚拟性决定了它脆弱而不稳定,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毕竟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网络依赖感使一部分学生单纯依赖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而对网络过度依赖的大学生还可能产生虚幻意识,最终选择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人际交往。这是引发大学生社会交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的可诱发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当前,社会上普遍出现的“宅男”、“宅女”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同样屡见不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影响下人际交往的扭曲,也折射出了某些疏离甚至断裂的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现象,这些对于校园文化的有效构建必然是一种无形的阻碍。

(三)传统大学文化建设模式效果减退甚至“失效”

传统的大学文化建设由校园文化组织者实施,有鲜明的主体、有形的载体、明确的内容与可控的时间。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常常遭遇瓶颈、效果欠佳。因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改变、日趋多元。大学生个体、校园内的社团以及其他各种亚文化组织,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着各自的影响。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式、方法等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个挑战中包括了文化建设主体与对象更加多元与复杂、也包括了文化建设内容与空间加丰富而宽阔,除非变革,否则将可能丧失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三、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高校再也不能回到空谷幽兰的时代,高校的校园文化与社会大文化水融,互相渗透。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必须转变观念,直面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在新媒体时代,拓宽校园文化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与方法,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媒介素质,共同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优质校园文化形态,最终实现文化育人的长远目标。

(一)转变观念,打造与时俱进的高校教师队伍

新媒体的影响对于大学来说,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即为意识观念层面。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正视新媒体的挑战,转变观念,树立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与要求的文化观。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者们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等方面常处于劣势,部分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存在着三低问题:重视程度低、敏感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因此,工作中难免出现三难问题: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难、与大学生有效交流与互动难、跟踪各类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难。要解决三低和三难问题,扭转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高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调整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策略,牢牢抓住大学文化建设主动权。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与团委、网络中心等方面部门人员须增强新媒体意识,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学习新媒体传播规律,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利用新媒体优势,因势利导,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教师队伍,应结合当今学生特点,更加开放、包容、亲切,更强调互动。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拓宽校园文化的发展载体

新形势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兴媒介手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如结合大学生普遍运用的人人网、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拓展思政工作与校园文化工作的新阵地,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与自由、更加创新与更具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传播渠道,打造更具影响力、感染力与渗透力的校园文化形式,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实效。新媒体快捷、丰富,互动性强,数字化的校园文化新阵地因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这些新阵地数字信息流量大、丰富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佳。高校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充分结合新媒体与本校学生特点,创造出融思想性与知识性,人文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作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虚拟的阵地打造出接地气的校园文化。如中国美术学院团委微博与微信平台,以其良好的时效性、生动的趣味性、特色的人文性吸引了数万粉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榜样示范与文化育人的实效。

(三)加强媒介素质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媒介素质是指人在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具备的理解与甄选能力、评估与创造能力、明辨与思维能力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来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成为网络中独立的“自媒体”。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自媒体时代的主力军,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类信息时提高鉴别意识,增强明辨能力。

1、制度先行、加强监管能力

首先要加强监管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和完善新媒体监控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媒体监管系统,尤其是学生自管系统。注重发掘、引导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上下合作,通力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自觉提升媒介素养,努力维护、净化网络环境。借助新媒体,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出以“培养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出“互监互管、自监自管”的良好校园氛围。

2、素质教育、强化明辨能力

要提高大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的认知、明辨与合理应用的能力。可以在高校开设培养此类媒介素养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将此类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还可以开展网信息技术培训的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理解与整合力以及应对不良信息的明辨与免疫力,让新媒体真正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服务、为打造健康校园文化生活服务。

四、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应对,将新媒体同传统文化媒介相结合,建构线上线下两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教师与学生应凝聚在一起,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不断实践、创新校园文化方式方法,让大学校园文化与新媒体技术得到有机融合,让校园文化真正体现时代主旋律,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更让良好的校园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助力、培养德艺双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作者:张胶刘珊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上一篇:现代文化艺术设计论文 下一篇:医院护理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