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会比家更远

时间:2022-07-18 11:00:03

梦想不会比家更远

从早上五点半的天通苑地铁站,到晚上十点钟三里屯的个性小馆;从中关村加班写程序的前清华北大高材生,再到国贸CBD赶着为企划会忙碌的高级白领……北京究竟容纳了多少山东人?恐怕没人能数得清。而只有在长假将近的车站、机场,从他们手中的票证和嘴边的方言里,“俺们山东人”才成为一个异常温暖的标签。

在很多人的眼里,北京是一个巨大而坚硬的城市,因为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磕绊,很少有外乡人能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它的柔软。不断有年轻人投奔这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不断有人不堪漂泊之苦而返回家乡,然而人群之中常驻的山东人却越来越多。因为天生带来的豪气,他们选择了闯荡;又因为齐鲁大地的韧性,他们选择了坚守。

当年阿城在《思乡与蛋白酶》里说:“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白酶在作怪……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语,制约着我这个老盲流。”正如他所言,最先触动山东人“想家”那根神经的永远是老家的吃食:济南人怀念九转大肠和糖醋鲤鱼,威海、青岛人念叨鱿鱼和皮皮虾,鲁西南的菏泽人想吃烧牛肉,临沂的老区人又对糁和煎饼念念不忘。每次的乡愁,都是由胃的痉挛开始,想念老家甘甜的泉水,想念退休白头的爸妈,甚至想念早春那尘土飞扬的小城。

当然,乡情在这些奋斗中的山东人心里,还有着更深的牵连。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山东血脉”,和各自对家乡、童年的美好记忆。想当年,数不清的山东人为了讨生活、吃口饭而背井离乡“闯关东”,而现在则为了一份梦想涌入山海关南的北京城。如今,他们身怀血性、憨厚和勇气,和当年英气的祖辈毫无二致。他们梦想在更宽阔的舞台上,达成少年时的愿望。或许有时候,这些愿望也会被残酷的现实刺穿,但受挫的他们依然调整目标、更换行业,奋然顽强地顶出另一丝缝隙,直至开辟出另一方天地。

这些在北京的老乡们,也许一部分事业小成,也许有一部分甚至已经有了一个北京户口本。生存境况未必一致,然而生活哲学却大同小异:身在首都,从来不担心生活里的糟心事,只有丧失了山东人的闯劲儿才是最值得担心的事情。正如艺术家、航海家翟墨所言:“只要确定了梦想,就要坚持下去。不管一年、两年、十年还是二十年,只要做下去,就有成功的一天。”

最靠谱的东西,是靠最基础的东西积累起来的。他们从未把自己当作途经首都的过客。因为,既然梦想和现实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把家乡揣在兜里、把梦想存在心里的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自己的身后与周边释放一片正能量,而后,鼓舞着自己和后人继续勇敢前行。

上一篇:杂记 第11期 下一篇:生活不妨来点儿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