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7-18 10:30:19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传授,轻启发式和创新性的培养。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们应着手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科研探究能力的综合人才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①实验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综合应用各种实验技术原理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近几年,我院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成立了医学检验实验中心,加强软件、硬件建设,购置了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人员、资源优化分配,为实现“知识、能力、创新”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打下基础。

2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2.1 优化实验配置体制

成立中心实验室(或机能实验室)可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最大限度发挥仪器利用率,并能实现优化组合,资源共享,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了实验环境保障。

2.2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项目和实验室课程的设计由中心实验室和教研室共同配合,既保证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又保障了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开设。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技能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大类。一般每类实验项目不少于1/3,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2.3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2.3.1 加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多数,每项实验一般只针对一种检测项目,应用一种实验方法,一台仪器,教师着重介绍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每个实验步骤,得出验证性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出现问题也比较少,学生完成实验比较顺利,缺乏思考和分析,实验操作缺乏创造性和知识的深化,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不感兴趣。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蛋白质、葡萄糖、脂肪、酶、电解质等方面的检测,一个疾病的临床诊断往往需要几个项目的优化组合,一个指标的检测也不只涉及一种疾病、一种方法。所以,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应充分挖掘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全面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 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验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开设的综合病例分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个临床典型病例,如肝硬化、糖尿病、心肌炎病例,课前让学生先根据提供的病人、病史和各种检测项目结果查阅资料,判断患者的可能患病类型,诊断依据,还需申请哪些检测项目等对疾病的确诊有所帮助等,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举一反三,很好地激发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分析、创新思维有很好的作用。

2.3.3 体现临床检验新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临床生化检验新局面,当代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不断地融合了分子生物学检验新技术、现代免疫学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根据我院实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设“PCR-RFLP技术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取人白细胞DNA,PCR扩增DNA目的片段,HhaI内切目的基因,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等,让学生实践分子生物学相关基础技术。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选择体现了现代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新发展,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②临床生化检验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与临床联系紧密。因此,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除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外,还要经常深入临床,了解关注学科动态发展,一方面建议老师经常到附属医院检验科、临床其它科室进行进修交流,加强检验与临床的联系,变向思维避免脱离临床、授课乏味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更新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学习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③搞活课堂;并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带动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4 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4.1 注重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正确的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是实验质量的保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是以后工作和科研的保障。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基本实验操作手法,基本仪器操作、维护以及基本自我防护意识等。教师应在实验前、中、后做好指导培训。

4.2 合理优化实验环节

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环节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实验前准备工作,包括试剂材料的配置、仪器的校准要求学生参与;学生应对实验内容提前预习, 教师课堂可提问引发思考。实验过程中有秩序安排实验顺序并加强指导,保证人人动手,随时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注重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分析讨论,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5 建立严格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实验技能考核方案,严格考试制度,全面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验”思想,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

注释

①郑铁生主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②李淑艳,高涵,冯丽等.新时期临床生化及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2769-2770.

③柴红艳,周新,郑芳等.临床生化检验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初探[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26-28.

上一篇:高职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装饰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