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中美术作品的生存路径思考

时间:2022-07-18 09:23:40

中国网络中美术作品的生存路径思考

摘 要:美术作品作为寄托创作者个人情感、承担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的载体,在时代的演变中逐渐发生着改变。随着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系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且更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以传统纸质和广播电视为载体的美术作品正面临着向数字图像载体转型的重要变革。因此,美术作品如何在数字化的今天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生存路径,已成为美术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美术作品 数字化生存 形式与内容

中图分类号:J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37-01

进入全球信息技术化时代以来,各传统行业顺应时展大潮,相应做出改变以适应飞快发展的社会,传统意义上以纸媒和广播电视为媒介的美术作品则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而美术作品如何在网络社会探索出一条生存路径,主要包括了两点。

一、构建网络时代文化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了网络文化对其的强烈冲击,文化的再造与再生是不同文化载体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文化“是一个有结构的实体”。但是结构无论如何坚固,必然在历史进程中,结构亦会在时代潮流的涌进中呈现解构的可能。在解构中的空间中容纳新的元素,重塑出新结构,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载体顺应历史潮流获得新生。

美术作品依此背景的影响中,践行于此的艺术家们,必须要以宽大的胸襟,审视与重新解读美术作品当下的现状、以及在网络发展中未来发展的路径。首先,任何事物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与重塑是根本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美术作品尤其呈现其多元化的复杂态势。美术作品的样式多元化更迭促动美术史时展,网络时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和冲击则更需要艺术创作者改变旧的美术文化观念,重塑新美术文化以此作为回应。另外,科技的发展对美术作品新的发展应该整合出新的认知,这种新的认知经多维的整合、梳理与总结,反过来,又推动美术创作者对自身进行反省、总结以推进艺术至新的层面。美术作品必须要在传承中,面对时展以极大的勇气融进新的理念中。切莫妄自菲薄亦或妄自尊大。美术作品在网络时代中必须改变用旧的图式语言抵制新的图式语言,美术作品通过对自身概念进行创新认知,电脑美术的出现不代表当代美术作品的没落,反而是美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形式,以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丰富的色彩以及格式的电脑美术作为美术在网络时代的产物,使美术作品能够在新理念的促动下创造出新的图式语言,顺应时代所需,创造出更立体、更多维、更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正如许倬云先生曾对全球文化交往研究中,在考证其文化交往的规律中所发现的,“接触――冲突――交流――适应――整合”。五个阶段的内在关系亦谙合任何艺术的发展路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也不能例外。

二、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先进的创作理念

社会实践是任何艺术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时代产生并滋养不同的艺术,同时制约着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方向,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水平。但同时,艺术又具备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解释了为什么在同一时代下能够产生不同派别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艺术创作都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网络时代中,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尽管受到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的制约,但是坚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创造方向和先进的创作理念,美术作品才能真正立足于任何时期。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首先要美术作品广泛开拓题材,美术作品要有时俱进,既要有反映重大事件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把视角对准最普通民众的生活,生活中漫不经心的美好以及他人所忽略的生活细节。在美术作品选材上,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色彩和结构直接或者间接的去反映一个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用笔墨记录一次真实的世界。同时,我们也要摒弃一些落后的创作理念,顽固不化,学不会创新,则注定在网络时代的洪流中淘汰。其次在美术作品创作的题材上要反对思想性的简单化和肤浅化,深刻开掘主题。表现出人性和体现社会是美术作品的目的。美术作品依靠形象存在的,任何题材无论都必须服从对各类型形象的创造,并通过形象创造表现出来。在文化大融合的网络时代,很容易忽视美术作品现在所体现的精神和意义,沦为网络时代的复制品,对美术史的发展起不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在网络时代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先进的创作理念,才能让美术作品始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美化和愉悦欣赏者的心,更要记录历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去感染和鼓舞大众。

面对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任何一种文化均处于焦虑状态,尤其是面对多种强势文化的融合,这种焦虑显得更加凸显。社会复杂的结构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更加的要求的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的能动性。同时,这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又是一种新的挑战,美术作品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挤压状态中走出生存的路径,根本上来说,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先进的创作理念,同时,也需要创新模式,调整思路、纳取异域文化的营养、拓展取材的视野、以探索新的物象表现语言。唯有顺应时展的大势,才能使美术作品走出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吕少卿.“图像化”时代中国画的生存危机[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02)

[2]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朱卫东.图像化时代画家的视觉体验与创作[J].包装世界,2010(01)

[4]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5]孙雪梅.数字化时代的视觉图像传播[J].电影评介,2007

上一篇:建立高效的家园合作模式 下一篇:刍议中学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