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放松型警觉”

时间:2022-07-18 08:51:28

作文教学中的“放松型警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在不同的状态下,脑电波的波长并不相同。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WylerWebb)指出:α、θ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下,思维可以顺利进入大脑的更深层面,学习的情感能够得到极大的张扬,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这就是“放松型警觉”(relaxed alertness)学习理论,它有两个特征:前提是放松,警觉是放松中的警觉。这一种状态更易于使信息“飘”进深层的记忆之中。

实践证明:将“放松型警觉”理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无任何心理负担地作文,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从而实现习作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的最佳整合。

一、培养“随手作文”的习惯

我们对学生的日记作了改革,即由过去的每日一作改为每周至少两作,写作时间不限,只对日记的字数作要求。这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的,这一周值得写的东西多了,那么可以写上三篇、四篇。每周集体交流一次,看看基本生活在共同空间里的别人写的什么,自己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不仅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随手作文”的习惯,又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选材组材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再也不必为每天非写不可的日记而绞尽脑汗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放松型警觉”理论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每日一作为“随手作文”,这体现了放松性,但这样的放松中又须保持应有的警觉,每发现值得写的素材学生必会产生“用笔写下来”的冲动。

二、形成活动中完全放松的愉悦状态

当学生养成了“随手日记”的习惯后,我们便需要将精力放在为学生创造素材上。许多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素材而精心组织了不少活动,但是,他们在活动前往往明确布置活动后要写作文,这样一来,兴致刚刚高上来的学生立刻又有了心理负担,也许整个活动过程中神经都会绷得紧紧的,试图“仔细观察”出作文的素材,结果是“玩得玩好,作文当然也写不好”。

一次“男女挑战赛”活动让我至今难忘。活动要求是男女双方互相挑战,比赛特长,活动前有学生问:“要不要写作文?”我说:“尽管开心地玩吧,别想那么多。”学生们顿时欢呼雀跃。踢毽子、下棋、唱歌、书法,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尽兴尽力。我从没看见我的学生这么高兴过,原来他们竟有这么大的潜力!说实在的,我并没有因为学生惧怕作文而灰心,他们越是放松,越是兴奋,我就越高兴,因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了,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也才能产生“随手作文”的冲动。

活动后,我只简单地小结了一下,没有提出任何写作要求。可是学生们的日记给了我极好的回答,也给“放松型警觉”理论提供了极好的佐证。学生们无一例外地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次活动,而且语言、篇幅、情感都较以前有极大的进步。然后,我再在选材、组材、中心的表达上稍加指导,学生几乎人人都写出一篇有真情实感而又有一定语言能力的作文。

三、让学生的“放松”与老师的“警觉”相结合

怎样才能让学生“放松”的同时仍保持潜意识的“警觉”呢?在活动中,学生的放松、投入不能离开老师的高度“警觉”。组织者在活动中要不时地启发、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一学生演讲时,组织者可以说:“大家看他的眼神!”一学生做魔术,可说:“看,我们看他的手,看他的神情!”等等。这些提问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这是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日记、作文中的素材。

每年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是寻找作文素材的好契机。在学生的印象中,扫墓回来后都要写上一篇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哀悼之情的作文,这似乎已成了惯例。这次,我首先消除了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达到“放松”。在活动中,我有意地不光带学生瞻仰烈士遗容,还带他们到烈士陵园内的那条被污染了的小边参观,带他们对烈士陵园的布局、规划进行讨论……整个一天,学生们兴致勃勃,他们让自己的口、耳、手、眼、脑都派上了用场。第二天,学生们立即给了我“回报”,他们前一晚人均写日记4篇,最多的写了7篇。这些日记中,有的表达了自己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有的针对那条发臭的小河谈到了环保问题,有的谈到了文明习惯,有的对烈士陵园的布局进行了较合理、新颖的重新规划……异彩纷呈,见解独到,这与活动中我的“警觉”――有意识的引导又哪能分的开呢?

四、多给学生“放松型警觉”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全程开放,张扬个性”的作文教学,走“生活化、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作文的素材和语言的组织便成为关键。更多的学生缺乏的是作文的素材。如今不少学生仅仅生活于学校、家庭单调的“两点一线”上,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写作文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平时,教者要经常精心组织活动,或参观、访问,或开展比赛,给学生的生活加点调味剂。还可指导学生自由参加一些活动,既在丰富了素材,又锻炼了能力,让学生在“放松性”玩中“警觉”到丰富的知识。

上一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架构生活和写作的桥梁 下一篇:作文开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