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境下动漫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8 06:00:45

多媒体语境下动漫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造性地运用动漫手段,通过对教材的动漫化诠释、对知识点的故事性演绎、对教学互动的游戏性改造等方式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是丰富教学形态、拓宽教学思路的必要举措,也是在当下多媒体教学改革浪潮中另辟蹊径的新探索。

一、 挑战传统教学,积极探索动漫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与练习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科知识与教材内容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即使在大力提倡多媒体进课堂的当下,融入到教学之中的也只是以PPT为载体的JPG格式静态图片、GIF格式动态图片、WMA格式音乐元素和短小的FLV或MP4格式视频文件。就整体而言,其在教学内容的表现与传播上依然存在着单向传播、表现方式单一、线性叙述、内容枯燥等问题,很难被青少年接受,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动漫作为一种新形式引入到教学手段中,能够更好地融合图、文、声、像等信息,动漫产品具有的形象性、趣味性、发散性等特点体现在教学中,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动漫的叙事表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既开拓了信息传播者的表达空间,也丰富了信息接收者的接收形式。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中的创新思考,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变内容安排上的呆板、单一、线性顺序为生动、多彩、跳跃。

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并能够唤醒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就能使自己讲解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典型形式的动漫化教学,综合了声音、色彩等各种感官刺激形式,能够营造一个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无限延伸的教学系统,并提供一套图文并茂的全新教材。

二、 施教以“动”,用动漫对课本进行全新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而动漫则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在媒介形式上,动漫迎合了学生的喜好,它包含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充分发挥优势吸引学生,因此,将枯燥的教材用动漫的形式予以呈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将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第一,借助动漫的媒介特征和表达优势,为教材内容情节化、形象化提供丰富的素材。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动漫有以下几种:①动漫电影、动漫电视、电脑动漫(如Flash);②采用动漫技术制作的教育片;③教育性漫画,包括传统漫画与新漫画;④可以实现音画同步欣赏的多媒体素材(如有动漫演示效果的有声图片等)。以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与杭州东城实验学校合作的动漫教育实验基地为例,该合作项目一期选取《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篇章作为动画制作的原素材,由专业教师制作完成教育动画《今天我当家》系列短片及针对小学课堂暑期作业“环保”题材三维动画的《低碳生活》。两组动画在课堂实际播出后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不但得到了任课教师的首肯,更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其动画主角乐乐的形象更是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追捧。在动漫教育的初期阶段就实现了动漫与教育的良好对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 对教材的整体内容进行有层次的艺术再现。以教材内容为蓝本,以其中内在逻辑关系为网格,用原创性的动漫故事为背景对教材进行情节化的故事性改编。在以动漫为新媒介的课堂中,教育者可以综合声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按照教学重点、难点加以连贯,层次分明地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叙事演绎能力,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艺术化再现和创造性表述。

第三, 以教材为依托,通过互动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互动、参与是动漫化教育为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所提供的另一种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要点包装成生动、形象、鲜活、动感的传播主体,借助互动小游戏的方式,实现学生与知识的主动“对话”,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知识背景等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寓教于“戏”,发掘互动游戏中的教育性

现代教育认为,动漫游戏是超越少年儿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罗万象的活动,是少年儿童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游戏也属于动漫思维训练手段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互动性和参与性强,因此受到了更多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游戏不仅已成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少年儿童教育动漫化发展的现实路径之一。

第一,合理设计动漫游戏内容,激发少年儿童探索未知的兴趣。尽管我国已经有了多次教育改革、教材修订与课程变化,但整体来讲还是不能满足少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游戏之所以能对少年儿童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游戏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幻想,创新性强。

譬如在冒险类游戏中,游戏情节性强且富有想象力,将幻想和现实紧密结合,对青少年群体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客座教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大卫·埃里克在杭州东城实验学校的动漫教育基地中就通过“动漫游戏”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少年儿童创意动画的教学,每周三下午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加入到小学教育的队伍中去。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游戏的故事背景、游戏的情节结构、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游戏的人物特色等关键元素的合理利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游戏中可能蕴涵的科学问题并打造出一个能启发和引导少年儿童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媒介。大卫幽默风趣的美式先进教学方法及其优质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着东城学校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及老师,使人们通过这个项目看到了动漫教育的新切入点与基础教育的崭新面孔。

第二,充分丰富动漫游戏题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同狭窄有限教学内容之间的尴尬境地,教育者纷纷把目光放在了如何拓展教育体系和丰富教育方法上,而游戏的发展正好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绝好机会,尤其在语言交流以及了解地理、历史知识和国际形势等方面。

以英文游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一款普通的英文网络游戏,其所需要的英文词汇大约在两千个以上,一些游戏玩家几乎能够掌握一半以上的英文词汇,特别是和游戏任务相关的关键词汇。由于游戏过程各个环节都需要必要的语言和知识储备,少年儿童在玩游戏时就必须以主动的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由此可见,游戏在少年儿童语言学习驱动等方面均体现出了较强的优势。

第三,精心设计动漫游戏的互动方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互动性和参与性,是游戏的显要特征,也是游戏吸引青少年关注和投入的关键要素。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少年儿童不仅可以接触到很多蕴涵其中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会主动钻研推进游戏的方法,这便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以通关式的互动游戏为例,游戏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在每个关卡中所遇见的问题都需要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如何过关便成了游戏者需主动钻研和尝试的关键点,在这一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游戏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持续的鼓励和训练。

在动漫化教育中,对于动漫手段的创造性运用,可以对教材进行动漫化诠释,对知识进行故事性演绎,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媒体重塑,从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造。此外,动漫化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新颖、创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和训练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探索动漫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们,也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达到教学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形态,开拓教学路径,进而推动传统课堂的革新。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 310012)

上一篇: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一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