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输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8 05:56:26

优化输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Stephen 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中提出了i+1理论。这种理论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研究价值。这种可理解性输入具体有什么作用,怎么样才能进行优化输入,一直为人们所探讨。本文就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几种优化输入策略借以提升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输入质量,达到满意的学习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 优化输入产出

Abstract:In the 1980s S. Krashen proposed his theory on input and caused a great stir in the realm of SLA studies. Since then people brains their mind to find the best method to help students in optimal input. This thesis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optimal input and presents several methods which can help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SLA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 words:SLA optimal input output

一、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说概述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重点是向人们解释了怎样习得语言的,他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者理解稍高于他现在水平的语言输入。如果学习者现在的语言水平是i,那么对他的输入应当是i+1,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不断的在i+1的循环过程中提高的,他认为要想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点,即: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顺序安排、充足的输入量。此外,Krashen还补充到:学习者还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心理状态等恩素。这些因素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身心态的调节[1]。

二、优化输入的作用

优化输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独立于目的语语境下学习语言,其作用有如下几种:

1、抑制母语干扰

母语干扰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母语对其的影响。 Krashen认为,只有通过习得才能免除这种干扰,而真正的习得来源于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Krashen,1981)。对于学习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学到具体的语言特征以及区别于其它语言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只有在足够的目的语输入的环境中,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才能培养并习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a feel of language),如果接触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会渐渐的产出有语感的符合语法的句子来。因此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有效抑制母语干扰的方法之一[3]。

2、内化二语语法作用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人类都与生俱来一种普遍语法(UG),这种普遍语法是预先设定的,带有开放性参数的一套语法规则。这种参数要求外部因素设定―即输入。这种假说虽然没有被证实,但我们可以确定,频繁的输入有帮助学习者培养语感,这也许和学习唱歌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一首歌曲只要听过几次即使是通常没有乐理知识的人也能哼出一些曲调来。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吸收语言系统的倾向。由此可见,对于学习者来说,充足的纯正输入最终能帮助学习者完成内化二语语法[3]。

3、减轻石化,并保持中介语能力

Sleinker[4]在1996年重新对石化定义时说:“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在过渡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学习者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其过渡语的石化问题始终存在。只有通过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使学习者撑握鲜活的目的语,才能克服这种石化现象,使语言水平更加接近于目的语,从而得到良好的学效果。

三、优化输入的方法

输入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输入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具有意义呢?通过对Krashen的定义做出了一些修正后,笔者认为语言的输入应当应遵循以下一些特征:可理解性、真实性、能引发兴趣、互动性、新颖性、有文化培养性、充足的数量。

1、可理解性

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对儿童来讲可接触到的素材几乎是无限的,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儿童对一些输入是有选择的。儿童只听和记忆其所急切想知道的信息而忽略其它信息。他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学习所有的语言项目。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证实(Carroll,1999)[5],只有话语或句子能被理解和处理时,才能被存储在长期记忆中。Krashen(1978) [6]也称,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外部世界提供的信息或输入的过滤器,只有可理解的部分才能被通过,并为学习者所吸收,不可理解的部分不但不能促进习得的产生,而且还毫费学习者大量的努力去滤掉它。因此不可理解的部分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而且还对学习者产生挫败感,阻碍学习的进行,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理解才能产出,没有理解为基础,学习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2、真实性

国内学生的二语知识更新主要来于课本,然而课本的编撰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大多都是采用标准的书面语形式。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涉及很少。所以中国学生们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真实语言的机会很少。这也难怪目的语国家的人们常说中国学生都“书生气十足”,与他们谈话时他们十分正式就像是在背书,而在写作时又不正式好像是在谈话一样。Cook(1991)[7]指出练习和授课应当从特殊构建的课堂语言转向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日常用语上来。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学生可以从一些国外电影,视频中获得到原汁原味的材料如《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就是一部很好的影音学习索材。

3、能引发兴趣

根据调查中国学生所获得的输入,极少能满足趣味性及相关性,在中国几乎所有层次英语测试都有含有下列项目: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和结构,填空,改错,作文。这种以测试为定向的教学首先使语言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并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测试即不能展示学生交流能力,也不能展示语法能力,即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口语上也犯有明显的错误。这促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学习习惯。他们逐渐被培养成了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不是主动的产出者,也就是说这种输入没有恰当的及时的进行输出性练习,导致了输入与输出的脱钩,结果使输入的功能大大降低,一些输入根本没有被学习者吸收。

4、互动性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语境中学习,此时语言完全是交流的媒介,如果学习者每天都接收到自然语境条件下的大量的输入那将受益非浅。在以目的语进行反馈的同时,学习者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其母语。在这种情况下母语干扰降至最低点,在回答问题时,学习者必须排练及处理刚刚听到过的信息。这种情景语境将有助于理解他所不知道的语言项目。通过重复刚说过的话,学习者能更容易的理解那些语言项目,因此通过情景互动学习,学习者不但获得更多的输入,同时也使输入更容易理解,结果输入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保证。

5、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输入的材料是最新的。对学习者来说输入的语言要求是最新的现代的用法,因此,我们应尽少用那些过时的材料。对于有些教科书中的课文占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发生在久远以前的事情或几十年前的名人轶事,如果学生们确实要知道那些知识,他们可以母语的方式获得,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了那些故事,这种输入不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兴趣,依据Carroll(1999)[8]当人们对一定课文不感兴趣时,他们不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处理语言,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人们在阅读时要求新的信息,信息越吸引人,人们就记的越好,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解码也就更深更有意义,因此在材料选择上,最新的材料要优先考虑。

6、文化培养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学习不能孤立于目的语的文化。输入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包含文化成分,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在中国的学习条件下由于缺少目的语的文化环境及与外国人接触了机会,与目的语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知识必须通过输入介绍给中国的学生。我们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因此,最佳的输入不但要提取语言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目的语的社会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融入进去。

7、充足的数量

在某种意义上,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语言例子,并使其从中受益,然而,如果输入的数量如果不能保证,这种输入就不能称之为最佳的输入,这就是为什么Krashen称最佳输入要有足够的数量。实际上,输入和数量是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与在目的语言环境下的第二语言学习最大不同点就是学习者所接触的输入的数量。这也是国内英语学习者的一个最大弊端。国内的学生大多只是从教科书中学习,纠缠于各种练习、考试使学生们很难再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种情况下输入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头部,只有进行充足的输入。

四、结语

在语言学习中没有输入就没输出,因此优质的语言输入,对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弥补现有教材的缺陷与不足,除了教材以外还要更多搜集高质量的输入材料,博采众长,活化语言。时刻引导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密切结合实际,采用各种优化输入方法融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舟等,“从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看语言输入调整策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Vol.14, No. 3.

[2]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 press,1981.

[3]牛强,“Reexamining the Role of Input and the Features of Optimal Input”《中国英语教学》2001,Vol.24, No.3,6-8.

[4]Slelinker, L.,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Internet, 1996.

[5]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256-259.

[6] Krashen. S. D.,“The monitoer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C. Gingras(ed.)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rlingon, Va.: Centre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978.

[7]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Edward Arnold.,1991.

上一篇:论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