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18 03:59:27

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通过目前日语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结合现今高校日语教育模式,分析日语行业发展的特点,找出适合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与社会需求并进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完善现下高校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不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应用型日语人才。

【关键词】日语专业就业现状高校日语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2-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专业水平,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各大高校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各大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陆续创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旨在培养学生们"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其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了早期实际工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论文主要针对日语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发展创新为研究目的,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发展方向。

2 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2.1现行日语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现下日语专业实践基地基本以产学合作为主,以往相关企业输送实习生为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企业通过招收实习生来考量时下大学生的各项能力,衡量企业所需。校方则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并收集反馈信息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会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筛选,保留部分优秀人员成为企业员工。校方也会让实习学生归校后,做报告等形式汇报工作经验,以供在校生参考。

这种产学合作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虽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但覆盖面有局限性,一般在所专业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在实际工作推广中,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企业实习,认为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会更有发展前景。这与历年企业招收实习生政策有一定关联,企业在招收在校实习生时,往往工作位于企业底层,就日语专业来说,大多是信息录入的入力员,工作相对枯燥,学生们难以持续,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也常常带有负面信息,这也使下届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发展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才是当今首要任务。

2.2我校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2.2.1建立校内虚拟公司、工作室、创新基地建设模式

在我们强调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也要敢于创新,积极研究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市场需求,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内,开展学生自主创业,建立虚拟公司、工作室,锻炼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我校在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中大力推展学生建立虚拟公司,利用校园资源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创业的平台。虚拟公司的成立首先由学生向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提交申请,经批准后由申请人自行组建团队,招收员工。公司业务方面由学生组织实施。通过在大学中2、3年磨练,其中不乏虚拟公司在学生毕业后,转型为实体公司的案例。

我系现设日语虚拟公司"新锐公司",其营运管理由学生亲自执行,专业教师给予辅助指导。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日语翻译、书籍矫正、信息处理等方面。实际工作中从业务搜索、业务洽谈、到最终取得业务,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只负责业务把关,避免出现商业纠纷等问题。工作期间如业务需要,会增设日文OCR文档处理等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授课形式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实现"教、学、用"一体化。学生通过在虚拟公司的工作,尝到了创业、实际工作的艰辛,锻炼了其创新、实践等各方面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团队协作等效果显著。

另外,兼设日语工作室,主要负责系内教学竞赛的策划、组织、外联等工作。例如每年举行的日本知识大赛、演讲比赛、商务日语情景剧场等,由工作室员工负责外联工作,争取企业冠名赞助,为获奖学生筹集奖品;大赛期间设计方案、组织比赛进行,获得我系师生的一致好评。其次,工作室还负责组织举办"樱花论坛"、"日本文化播放室"、"日语角活动"等。

日语工作室推动了我系教学改革工作,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日本民族、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工作室的工作,员工们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在经历众多活动的举办后,员工们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考虑问题也变得更全面,做事情与以前相比更有计划性;对时间、人员以及工作的安排更加的合理,并且培养了工作室成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日后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

学校通过建立虚拟公司、工作室等校内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就参与工作、运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到自己离生活近了,离市场近了,离实际工作近了,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实现校外实习多样化、丰富基地合作模式

在创新校内实习基地同时,校外实习也不容忽视。为了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丰富学生校外实习种类,高校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在社会的影响力,除了与学校周边的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外,应把实习合作单位范围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给学生们实习机会的企业,并破除专业对口实习的局限性,在各类企业中探合作机会。在历年的招聘会上,大多数企业除了专业知识意外,还会考虑毕业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如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组织、团队精神、职场素养等能力。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应仅局限于专业,只要是正规企业,各工作岗位都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对于各地方企业来说,高素质大学生参与工作,提升了地方企业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地方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外实践,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变能力,强化了服务意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就业要求。所以,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有利于高校、学生和地方企业各方,可以达到多方的互赢互利。

另外,实习期间学校应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企业提供岗位以次充好糊弄学生,并适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使实习学生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习学生返校后在分享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能为校外实习带回良好的口碑及正面信息。

2.2.3整合教学资源,培训课程多元化,改革基地发展模式

由于企业受自身经济效益、业务方向、发展动态等因素制约,使其对员工要求往往与学校实际课程设置有出入,这类企业往往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资格或特殊技能。为了弥补实习实训时学生"看得见、摸不着"的缺憾,基地应时刻注意市场动态,掌握现下企业所需人才要求,整合教学校内资源,配合企业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近年我校在大力推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工作,收集相关企业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反馈信息,关注企业人才招聘动向,总结历年市场需求,找出专业课程以外的所需技能,在基地开设相关培训。例如,我系在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日商簿记、日本商务礼仪、日文录入等课程,都是充分考虑企业调研结果,对学生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应整合教学资源,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全面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相关专业课程的师资问题,可以聘请校外教师授课,或由教师先参加培训学习,考取等级后,回到基地教授学生,来降低教学成本,并充分利用在校外籍教师担任相关培训课程。通过相关培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学生赢在就业起跑点。

以上三种基地模式相互关联,相辅相承,比起单一模式,逐步实施效果更佳。

3 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实际教学环节的质量,也能够左右学生的就业前景。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及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市场变化等因素,发展适合自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考虑到各发展中高校自身教学历史、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等问题,可能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与企业、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推荐大家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条件,设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模式。

以高校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发展为例,主要的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是: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现基地模式的"一体化、多元化";辅以开发各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只有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机能与特色。

4 总结

各发展中高校应借鉴国内各类院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先进经验,发展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发展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是各大高校谋生存、求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要贯穿"以学为本"的发展观,落实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特色应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校外基地建设为辅,具备"一体化、多元化、多样化"等条件。努力做到加强基础建设、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实践能力、激励创新创业、提高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

上一篇:历史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下一篇:观《海豚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