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任务驱动”教学注意事项

时间:2022-07-18 12:20:34

谈“任务驱动”教学注意事项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设计好“任务驱动”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思考意见。①“任务”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特点;②“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③“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④“任务”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求和欲;⑤“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设计好“任务驱动”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任务”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任务的设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求和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下一篇:挑战让我经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