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企入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时间:2022-07-18 10:28:10

引企入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技工院校的教学多以课题模块化教学为主,学生随着在校技能等级的提高,所掌握的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越高。而现代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合作,让企业进入学校是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用人单位认可的一种培养学生的方式。

关键词:引企入校 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职业教育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和配合,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的一条办学途径。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是高职技工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企业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引企入校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院与企业之间产生如下效果。

一、学院与企业可零距离接触

将企业引入学校,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解决了因校内部分实习产品种类和数量不足而导致工学结合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学院还可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难题,进行产品工装的设计及技术革新,形成学院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产品为导向、企业以学院技能为依托、学院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

二、通过企业产品加工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技能课题练习都是根据课本要求从易到难,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不断地重复课题练习内容来进行的。一般来说,在训练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对课题内容制定了严格的加工时间,还对所加工的部位拟订了详细的加工要求。但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认为这不过是课题练习,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效率来说部分学生达不到课题的要求。且学生练习成绩的好坏都是用分数的高低来判别的,可是对于练习件来说没有废品之说,企业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只有合格品和废品(次品)。因此,通过引企入校这种教学模式,我们把企业产品引入学校并加入到学生正常的技能练习中,学生在完成正常的课题练习后,将承担部分的企业产品加工,不仅增加了练习机会,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还能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及效率的快慢将影响个人的经济利益和企业的声誉,理解在产品加工中“1001=0”的质量含义。

三、为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尽快转变角色打下基础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则是毕业生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在较短时间内从学生角色转变到企业工人的角色,满足不了单位的要求。甚至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工作和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擅自离职,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如果学院能够按照企业产品所需的技能人才进行技能的培养,即把企业产品引进学校,学生通过加工企业产品,了解了企业性质,顺利完成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这样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为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提前打下了基础。

四、节约技能课教学成本,同时创造部分经济效益

学生在进行相应课题技能训练过程时,无论是从实习材料还是刀具等方面消耗都比较大。通过引企入校充分利用了他们产品零件和加工技术,在校内实习设备上进行企业的产品生产,扩大训练内容,加大训练强度,有效地弥补校内工学结合中因产品数量不足、种类不够而造成的“吃不饱”或“断粮”的问题,充分挖掘了校内工学结合的潜力,节约了实习教学中原材料,降低了教学成本的支出。在完成产品的同时,企业会根据加工产品的数量、质量及加工难度支付相应的加工费用,使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收到了经济效益。

五、转变了教师技能角色并提出新的要求

引企入校后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岗位知识,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有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地对自己能力进行判断,对职业进行定位,向学生传授企业文化,让学生融入企业,使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

引企入校使企业走进了学校,使企业近距离地了解学院的教学特色,了解学院的师资力量,掌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为学院和企业间的人才对口输出提供了依据。引企入校使学院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同时,还承担起企业产品加工,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实施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抓住时机,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都满意的学生。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理论探究及师生角色认识 下一篇:钳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